中国航天未来的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 2021-03-23 17:26
  • 新华网

重型运载火箭,星际探索.中国航天的未来值得期待

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国人不断追逐的太空梦想。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中国在空间探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十四五”期间,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将更加坚定。在“十四五”计划纲要中,航天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包括航天基础设施系统、星际探测、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探月工程第四期、北斗的工业应用等。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工业有哪些新的期待?

方面1:重型运载火箭

会议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所研制的50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全工况半系统试车中取得圆满成功。这台发动机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双管推力室发动机。与120吨液氧煤油高压加力发动机相比,推力增加了3倍,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志让告诉记者,本次试验是该型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的首次试车,为发动机试车等下一步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航天发展,动力第一,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据报道,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将继续开启“超级模式”,载人空间站将进入关键实施阶段。计划完成天河一号核心舱、天州二号、神舟十二号、天州三号和神舟十三号五次发射任务。田文一号将于5月份实施中国首次火星着陆和巡逻探索,预计全年太空发射次数将首次超过40次。

刘志让表示,将进一步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发,突破可重复使用火箭动力、深空探测动力等关键技术,运载火箭和空间推进主动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是长征五号,在低地球轨道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探月工程第一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表示,为了适应未来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的需要,火箭推力应该更强。未来中国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现在示范阶段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始研制重型火箭。

第二方面:星际探索和深空探索

在过去的一年里,嫦娥五号成功完成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一步一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这一次,深空探测计划,如星际探测和探月工程第四阶段,已明确写入“十四五”计划纲要。

"探月工程的第四阶段将建造基本类型的月球研究站。"栾表示,该基础模型由运行在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的多个探测器组成,将具备月球科学技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验证能力,并与国际同行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研究站。在月球极地探测任务规划中,嫦娥七号将全面探索月球南极的地形、物质组成和空间环境。嫦娥八号不仅要继续进行科学探索实验,还要对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作为深空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地小行星探测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地小行星是指距离地球不到4500万公里,未来可能与地球相遇的小行星。目前,大约有23,000颗近地小行星已经被记录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

杨孟飞建议进一步开展近地小行星顶层规划,制定中国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监测预警处置系统发展路线图;着力打造国家技术体系能力,打造天地一体的全天候监控能力。

方面3:激发更多探索宇宙的热情

2021年,中国空间站建设将进入关键阶段,计划在轨运行10年以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锁定目标,继续奋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金说。

60年来,通过几代航天员的艰苦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铸造了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

赵小金建议下一步广泛搭建空间精神宣传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国家航天博物馆”将建成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和成就的专业博物馆。

“国家航天博物馆作为展示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成果和科普空间知识的窗口,可以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航天大国的重型装备,深入了解空间科技知识,激发公众特别是广大年轻人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热情。热情。”赵小金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