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挤兑”后 投保人贷款购买“高收益”理财

  • 2021-03-25 14:38
  • 中国网

近日,北京银保监管局披露了保单质押贷款(业内又称为“保单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的新欺诈套路:一些不法分子名义上是为消费者申请“退保”,实际上是质押保单办理贷款,然后用贷款资金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后诱骗消费者“出走”,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记者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发布类似事件:2021年3月16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民事判决书显示,原告向被告借款86.7万余元后,被告仅偿还部分借款,无故失踪。据公开信息,被告曾是一名保险业务员,诱导原告进行保单质押贷款,并将款项借给被告。

为什么政策性贷款被犯罪分子利用?某大型寿险公司客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保单贷款诈骗有两大特点:一是受害者主要是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二是受害者普遍受到“高回报”的诱惑,利用贷款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一般来说,通过保单贷款进行欺诈的案例很少,但投保人需要警惕。保单质押贷款一旦被骗,无法及时还款,除了金钱损失,还会有裸保。

保单贷款最快30秒完成

什么是政策性贷款?保单贷款,即保单质押贷款,是指人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以被保险人所持保单的现金价值为基础,向被保险人提供的短期资金支持。

保险公司开展保单质押贷款,是以保险行业为基础的附属业务,是为投保人利益服务的保单增值服务。由于保险产品流动性普遍较差,如果部分投保人在缴纳保费后急需用钱,将失去保单权益,可能无法全额取回保费。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和犹豫到期后,根据保险合同向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提供保单质押贷款。

“目前,公司的运营目标是标准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尽量减少人工审查。目前,政策性贷款完全可以在手机上操作,最快时间30秒。”谈到保单贷款的便利性,一家寿险公司的运营负责人说。

记者还亲自测试了一份重疾保单的服务功能,发现只要输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有效身份证号、贷款申请人的银行卡和人脸识别,就可以进行贷款,贷款金额为保单现金价值的80%。

从条款设计的初衷来看,这是一项对投保人和保险公司都有利的业务。对于投保人来说,保单质押很容易获得短期资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单质押利率通常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和同期国债收益率,还款期限和方式明确。

由于政策性贷款的便利,近年来政策性贷款规模持续增长,部分龙头保险企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在披露最新年报的保险公司中,截至2020年底,中国平安保单持有人质押贷款账面价值为1614亿元,同比增长16%。从2019年几家寿险总公司来看,中国平安保单持有人质押贷款规模为1393亿元,中国人寿规模达到1749亿元。此外,2018年,有数据可查的71家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总规模达到4347亿元。

不法分子盯上保单贷款

随着政策性贷款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项业务。

除了上述北京银监局和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案例外,部分保险公司还披露了几个典型案例。近日,中国太平洋人寿新疆分公司关伟披露了一个案例:张先生在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多项保险,有一天接到一个自称是保险公司的“客服售后”电话,告诉张先生现在可以去某个地方升级保险收入。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先生根据通知在指定地点会见了自称是该保险公司职员的刘。刘告诉张先生,现在政策收入可以升级,这需要张先生在投资升级前办理政策贷款。根据刘的指示,张先生办理了政策性贷款,并将从政策性贷款中提取的20万元用于刘介绍的“政策性收入投资项目”。之后,张先生多次询问刘的投资收益,刘谎称需要一年才能算出收益。这引起了张先生的怀疑,于是他去保险公司的柜台询问,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但此时刘已经失踪,于是张先生向公安机关报案。

另据恒大人寿官方微3月23日透露的消息,2020年6月,杨接到一个陌生手机号码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能准确说出杨的保单信息,以上门送礼为由赢得杨的信任。见面后对方表示该地区很多客户对类似政策有疑问。以帮杨查保单为由,私自操作杨的手机,屏蔽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停止支付旧保单,谎称旧保单升级为新保单,向客户推荐贷款和减保服务。对方离开后,杨联系其政策服务人员反馈上述情况并报案。经查证,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客户信息,试图通过“代理退保”获取非法收入。

保单质押贷款一旦资金被骗,被保险人将面临多重风险:一是根据监管要求,如果被保险人在保单有效期中止后90日内未能与保险公司解除合同或未能足额偿还保单质押贷款所欠本息,则构成不良贷款;第二,保单贷款不及时偿还,保险公司将取消核保合同,被保险人一旦脱离危险,将得不到赔偿。

上述寿险公司客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防止保单贷款诈骗,公司设置了三道防线:一是代理人退保,代理质押贷款必须到场;第二,一定要刷客户自己的脸确认;第三,政策性贷款资金必须记入申请人自己的账户。保险公司通常会询问贷款去向,但即使设立了防范措施,当部分投保人坚持保单贷款时,保险公司也无法阻止,这是投保人的权利。

投保人如何防止被骗

保单质押贷款诈骗频发,如何防止被保险人被骗?

北京银保监局近期提醒消费者,可从三个方面维护自身利益:一是警惕“高收益”陷阱。多数“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在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的“高收益”理财等,其实是落入不法团伙的非法集资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往往难以挽回。二是选择正规渠道依法维权。保险消费者如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要,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三、购买金融产品须认清机构资质。市场上一些机构虽然冠有“XX保险经纪”、“XX保险代理”等名号,但实际并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业务许可证,不具备合法的保险中介资格。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办理保险业务时,应注意仔细甄别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或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如可通过银保监会官网“在线服务”栏目查询和选择正规合法保险机构购买产品。

上述寿险公司客服主管也对记者表示,部分老年投保人,可在亲属及子女陪同下办理保单质押贷款,贷款去向要向子女及亲属及时沟通,切莫受到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诱惑。

实际上,记者获悉,早在去年,监管就察觉了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部分风险点,并在2020年10月29日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要求,贷款办理人一般应为投保人本人,委托他人办理的,原则上受托人只能为投保人法定近亲属。险企应严格审核受托人身份,确认贷款申请为投保人本人真实意思表示,在签订贷款协议时,应要求投保人如实告知贷款用途,并进行记录。投保人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将所借款项用于房地产和股票投资,不得用于购买非法金融产品或参与非法集资,不得用于未上市股权投资。

监管还规定,保险公司在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时,应加强贷款客户身份识别和贷款资金账户合法性审查,严格审核大额贷款、多次贷款、投后即贷、贷后即保等情形,防范洗钱风险以及利用保单质押贷款侵占、套取、骗取客户资金等相关案件的发生。目前,正式的监管新规还未出台,后续随着新规出台,保单贷款诈骗有望进一步得到遏制。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