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手机应用“太了解我”

  • 2021-03-25 14:39
  • 人民日报

治理问题手机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政策努力,企业配合。毕竟非法计算的“太了解我”只能获得暂时的好处,用诚意和实力吸引用户才是长久之计

前不久有个朋友“土超”说:在手机搜索引擎里查了一下英语测试的内容,购物应用的首页就被这类产品占了。“这是‘太了解我了’吗?好像一下子变成了透明人。”问问周围其他人,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一个简单的照相手机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电话地址簿,否则它不能使用相关的服务。

大数据时代,“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常态。对于用户来说,手机应用越来越“懂我”,真的很方便使用。但随之而来的过度维权、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也令人不安。如果不及时遏制,将大大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甚至对用户造成危害。

近日,国家网办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规定了39种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必备的个人信息范围,包括短视频、新闻信息等13类,无需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消息一出,很多网友拍手叫好。

近年来,许多部门联合出击,推出治理,对众多用户量大、问题突出的手机应用采取公开曝光、面试、下架等处罚措施。在重拳之下,典型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鉴于手机应用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野火从来不会相当消耗它们”的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编织一张安全网来规范各种手机应用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

这一新规定,通过对手机应用进行分类,制定精确的政策,对必要的个人信息做了一个“肯定列表”,相当于给大多数手机应用设置了一个收集个人信息的“紧箍”。可以说,新规从源头上明确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个人信息保护的底线和红线,让应用运营商不至于误入歧途,也为相关部门的后续监管设置了“路标”。

需要注意的是,手机在治理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政策下功夫,企业齐心协力,才能把手指攥成拳头。作为一个手机应用运营商,与其煞费苦心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不如在技术研发、产品优化、内容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毕竟“太了解我”只能获得一时的利益,用诚意和实力吸引用户才是长久之计。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