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灵活的员工 你下班后打过零工吗?

  • 2021-10-18 11:11
  • 人民日报海外版

9月16日下午5点,张师傅下班了。坐在自己的车里,打开某款网络汽车软件,他从一名企业员工变成了一名网络汽车司机。“每天下班后,早点回家也是闲着。不如开个网车,赚点油钱。”张师傅告诉记者。

晚上8点左右,张师傅下班回家。“我只是把它当成副业。如果有一天我觉得累了,我会下班后直接回家。”时间是灵活的,他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张师傅喜欢在网上开车,每个月还能增加收入。

如今,越来越多像张师傅这样的上班族开始兼职,甚至有很多人开始兼职。网络司机、外卖骑手、司机……灵活的员工越来越多,“零工经济”悄然兴起。

从打“零工”到“零工经济”

说起“打零工”,60多岁的老李突然想起了父亲。“我父亲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但下班后,他总是去一些工厂和商店做一些体力活,赚一些外快,贴补家用。”有四个兄弟姐妹。在那个年代,我父亲养家不容易。

一些老年人应该知道老李父亲的经历,尤其是“50后”和“60后”。即使没有亲身经历,他们的很多亲戚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兴起,但缺乏技术和设备。

因此,政府和企业从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当地退休技术工人或工厂和科研机构聘请工程师,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这些人被称为“周日工程师”。“他们通常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利用周末在乡镇企业兼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北京大学研究员金哥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零工越来越普遍。“虽然一些企业或工厂的用工需求很大,但由于信息技术不够发达,无法及时匹配。”金哥说。

这种供需不匹配的情况被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逐渐打破,开始发展成“零工经济”。

“零工经济”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朝九晚五”,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双方的一种短而灵活的工作形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指出,“零工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其工作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既包括外卖、快递等体力劳动,也包括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的远程业务和投递,如在线法律金融咨询专业服务、创意和多媒体服务、在线营销支持、软件和技术开发、写作和翻译等。

去年底,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及其政策建议》显示,“零工经济”正成为推动“新就业格局”的重要力量和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2019年,我国“非全日制经济”对GDP增长总量的贡献率为10.43%,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13.26%,占GDP比重为6.82%。

“零工经济”的新模式正在席卷全球。数据显示,在美国和欧洲,10%至15%的劳动年龄人口以“打零工”为生,10%至15%的人在主业之外还以“打零工”为副业,实际参与人数超过1.6亿。

“一个爱好也能带来不少收益”

传统上,“兼职”是基于“企业-员工”模式,企业提供工作岗位,个人申请工作岗位。毕竟,个人仍然是企业的一部分。“兼职经济”改变了这种模式,转变为“平台-个人”模式,平台提供就业需求,个人做出选择。这是对传统模式的升级,在平台上发布需求的不仅是企业,还有个人。

以网约车为例,个人需要用车,在网约车平台上发布用车需求,网约车司机抓取订单,满足客户的用车需求。顾客支付车费,可视为报酬。快递员、外卖骑手、司机都在采用这种新模式。

“平台成为‘零工经济’中劳动力供给方和需求方连接的媒介,实现了供需的快速匹配。”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认为,这是大量具备供给能力、工作时间和技能的劳动者更愿意兼职的重要原因。

小杨是程序员,热爱摄影。他经常在业余时间拿着相机到处拍照。拍出好看的照片后,小杨会上传到一些商业照片网站。每下载一张图片,他就能获得相应的份额,每个月拍照就能赚几百元。

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提高,小杨也获得了一些名气。他还会在一些商业拍摄活动中被聘请为专职摄影师,每次的报酬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没想到一个爱好能给我带来很多好处!”小杨笑着说道。

这就是“零工经济”的魅力。工资实时结算,严格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比如小杨,他的照片下载次数越多,收入就会越高。他参加商业拍摄活动的时间越长,拍的电影就越多,片酬就越高。“如今,许多年轻人依靠‘零工’赚取比工作更多的收入。”金哥说。

时间相对自由,地点不再固定,内容自主确定等。也都是“零工经济”的特点。另一个特色是与众不同的互联网特色——客户评价。那些“兼职经济”的员工,有更多高质量的评价,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零工经济”。几年前火热的“斜杠青年”是“零工经济”的前奏,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只有一份工作,只有一个身份。一些有业余时间的年轻人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尝试更多的职业。

严飞表示,“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突破了传统经济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降低了市场信息传递成本,为更多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对从业者的各项

小王是一名插画师,属于自由职业者,采用的是订单式的合作模式。“如果这段时间有灵感,我就多接几单,感觉比较累就少接点,主要还是看心情。”小王说。

灵活的工作时间让小王身心愉悦,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

随着“零工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少人可能会选择放弃主要职业,开始全职打“零工”。这种现象在网约车、外卖、直播等行业越来越常见,其他自由职业未来也将拥有更多的全职零工从业者。这些从业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以及劳动权益如何保障,亟待解决。

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零工经济”从业者。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6年,“零工经济”从业者将达到4亿人。

去年以来,外卖骑手因高强度的工作、低水平的保障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很多人开始反思,呼吁加强包括“零工经济”在内的新业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

为此,今年7月,人社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督促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要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发布《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督促平台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支持其他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

“如果这些‘零工经济’从业者未被纳入社保体系,将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风险。”靳戈表示,只有参与社保,新业态从业者的后顾之忧才能有效缓解,社会整体的消费结构和人口结构才有望优化。

对平台、企业的监管也要落实到位,防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对此,张夏恒建议,相关部门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核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改善“零工经济”平台及企业用工环境,切实保护好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有不少专家建议,要加快商业保险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建设力度。今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浙江和重庆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据了解,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缴费和领取福利方面将更加灵活,更符合灵活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这将为“零工经济”的从业者提供更多选择。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