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帮助企业脱困的23项措施显示温度强度的准确性

  • 2022-05-23 15:45
  • 中国证券报

应对这种极端困难的局面,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和非常的行动。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23条政策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23条措施的针对性政策可谓帮助企业脱困的“及时雨”,既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显示了复杂形势下的政策灵活性和监管温度。在此前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23条”的出台进一步释放了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脱困的强烈信号,此类政策将持续发力。

体现监管弹性

围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通知》从企业申请首发上市、北交所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证券市场人士认为,围绕融资这一重要抓手,《通知》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通过从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同时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行业渡过难关。有些措施很好的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和温度。

如《通知》提出,2022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行业申请首次上市的企业,在符合板块定位和上市条件的前提下,经中介机构核查,对其持续盈利能力或持续经营能力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相关审核或注册工作正常开展。如《通知》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不能及时提交基金产品行政许可相关签字盖章文件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先作出说明,再根据情况进行补充,以加快疫情严重地区基金管理人产品依法合规注册审核进度。

“这样的措施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支持担保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抗疫相关企业,更好地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同时,也有利于吸引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一位机构人士表示。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23条措施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应该是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结果,后续政策的有效落实值得期待。

为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渡过难关,有关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本市场融资和并购服务。103010提出两项针对性措施:一方面,放宽并购重组“小而快”审核机制的适用条件。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不再适用累计计算的要求。符合其他条件的,仅本次交易金额不超过5亿元,或者本次发行股份不超过交易前总股本的5%,且交易金额不超过10亿元的,可以直接提交并购重组委审议。另一方面,放宽配套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限制,支持配套募集资金满足企业合理、必要的流动资金需求。一些商界人士表示,这样的措施非常具体、实用、科学和精确。

此外,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通知》指出,对参与化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证券公司,在风险控制指标测算、私募基金子公司设立、产品备案、分类评级等方面给予监管支持。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有关方面已明确,因股票质押违约处置,持有一只权益类证券的市值超过其总市值的5%,或者持有一只非权益类证券的规模超过其总规模的20%,不得认定为违反监管标准;同时,证券公司参与认购专门用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减半计算市场风险资本公积。人们认为,这两项措施将增强证券公司参与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积极性。

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证监会系统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全面抗击疫情、防范风险和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并购为例。作为一个例子。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后,证监会第一时间发布了援助企业政策,内容包括:并购财务信息有效期;a可在6个月的基础上延长,最多3次,每次1个月;上市公司因疫情等原因难以在第一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6个月内发出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最多可申请延期3次,每次1个月。

记者了解到,两年多来,得益于上述政策,不少受疫情影响的上市公司得以顺利推进并购重组进程,实践效果良好。证监会将继续执行上述政策,不断推动上市公司推进并购重组的审计和评估工作。疫情期间的并购重组项目,尽量减少疫情对并购的影响。重组市场。

此外,证监会近期也多次表示支持基金管理公司积极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基金产品。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已购买自有基金产品28.94亿元。

预计市场上一系列针对企业的救市政策会及时落实,还会继续加码。证监会表示,证监会系统将积极开展调研走访,了解市场主体的困难和诉求,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落实,支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快速走出困境,实现更好发展。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