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优化可转债监管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

  • 2022-07-04 15:46
  • 证券日报

7月1日,为进一步规范可转债上市、转股、赎回和回售相关业务流程和信息披露要求,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沪深交易所分别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2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征求意见稿)》、《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业务指引第15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6月17日可转债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并提出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后,沪深交易所对可转债监管规则的进一步完善。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7月3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已发行60只可转债(以上市日为准),发行规模合计1589.74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转债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可转债品种的认可度。随着二级市场资源配置的加强,可转债一级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将得到完善,后续可转债市场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有望保持增长趋势。

民企发行可转债热情更高

年内数量占比超过八成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可转债存量为7678.89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304.54%。

谈及可转债的融资优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定增主要面向少数投资者发行,而且往往是折价发行。可转债可以保持债券形式,不一定要转换成股票,对于实际能够实现业绩的成长型公司,可以更好地保护现有股东的利益。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和财务公司更青睐可转债。

按年内上市的60只可转债来看,分别有50家民企、9家国企和1家公企,发行规模分别为686.75亿元、900.32亿元和2.6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别为83.33%和43.2%。

从行业(风二级行业)来看,银行募资规模最高,三家银行可转债共募资710亿元。其次是材料、半导体和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分别有15家和2家,募资规模分别为245.49亿元和190亿元。

“可转债是再融资品种之一。相比定增发行批文,它们对市场关注度不高的中小民营企业或融资规模较大的金融企业更具吸引力。”明确表达。

Lens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转债更受一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青睐,可以优化其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选择发行可转债的低成本融资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债务资本的比例,但会通过投资高收益项目来增加公司价值。”

严监管提升可转债融资效率

优质产品依旧受追捧

2020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交易转让、投资者适当性、监控等制度安排,防范交易风险,加强投资者保护。

然而,在实践中,可转换债券仍然存在一定的投机风险。同时,沪深交易所继续对异常波动的可转债进行重点监控,对个人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等自律监管措施。

为此,沪深交易所进一步细化落实《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先后规定了可转债交易实施细则、信息披露等规则,提出了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促进可转债市场高质量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显然,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征求意见稿和中国钟瑞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扬对《证券日报》表示,沪深交易所的可转债指引更加详细和严格,可以更好地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可转债的规则更加成熟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可转债的融资效率。相对于固定收益,可转债相当于低息贷款,转股前不会稀释股东权益,锁定期没有限制。后续可以通过转股的方式将债务转为股权,从而降低企业的负债率。”许阳进一步说道。

田认为,沪深交易所《可转债指引》是我国可转债市场的重要制度,可以促进可转债市场的规范发展。随着可转债业务规范和交易环境的优化,机构和社会公众可以更好地接受可转债,参与可转债投资,从而促进可转债融资功能和可转债发行规模的发挥。

况玉清表示,“可转债是中小民营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工具。完善制度将抑制可转债二级市场的投机行为,保证一级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