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年如何建设新的交通基础设施?“施工图”已经定稿

  • 2020-08-07 15:28
  • 经济参考报

8月6日,交通部网站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2035年交通领域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图纸,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包括开发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等智能高速电动车组;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产业应用等协同应用;推进自主驾驶等人工智能试点应用示范区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在接受记者《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意见》指出,到2035年,交通领域新基础设施建设将取得显著成绩。先进的信息技术赋予交通基础设施以强大的力量,准确感知、准确分析、精细管理、精细服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中能耗水平的有效控制。交通行业已经深入覆盖了无处不在的传感设施、先进的传输网络和北斗空时服务,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主车辆和智能船舶已经逐步得到应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前瞻性技术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这一文件对于进一步细化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欧国立说道。

《意见》提出建设智能高速公路、智能铁路、智能水路、智能港口、智能民航、智能邮政服务和智能枢纽,以促进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应用。其中,智能高速电动车组的开发,600公里/小时高速磁悬浮列车和400公里/小时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的开发和测试。利用区块链技术,我们将推广电子文件、在线业务处理、对整个危险品链的监管以及整个物流的可视化。邮政大数据中心建设。

“高效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整体水平和效率。”欧国立说道。

《意见》还提议帮助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这些措施包括,结合5G的商业部署,全面利用物联网、车联网和光纤网络,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提高交通行业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服务能力,构建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图。

“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产业的应用非常重要,这将推动国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欧国立说道。

《意见》强调,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交通领域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争取金融保险机构支持,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记者王璐北京报道)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