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提价”促使我赶“末班车”买房

  • 2021-01-18 14:11
  • 丁祖昱评楼市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前有疫情爆发,后有蛋壳霹雳,让很多人意识到“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在外流动的“农民工”,即使工资低,房价高,也依然怀揣着拥有一套独立住房的梦想。

也许是各种原因的结合,让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最近在考虑找房子买房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老家的房价又涨了,一些“抱团”的热门地区甚至都买不到了。

我出生在合肥郊区的一个小镇。我是个“假合肥人”,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在寄宿学校,大学和工作都在外地。

其实在2016年之前,我遇到过很多说不知道合肥在哪里的人,可能是地理不好,或者是故意调侃,但说到底,合肥在当时并不出名。

然而,随着合肥房价的快速上涨,这座与厦门、苏州、南京并列为“二线四小龙”的城市,2016年的房价涨幅居全球之首,也让它一炮而红。

当时在国外读书,对房价一点概念都没有。其次,我没有考虑未来的结算,所以默默的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但当时我并没有任何意识,也没有觉得不对。

后来,新闻中经常出现“限购限售”、“无房可炒”、“楼市调控”等词。另外,我妈经常跟我说一个楼盘降价了,让我天真的以为房子卖不出去,可以等,所以买房这件事就耽搁了。直到最近周围的同事开始谈论买房,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时候,我虽然着急上车,却发现买不到合适的车票。

2020年疫情好转后,深圳和上海都出现了连夜排队买房的热潮,但很少听说合肥房价也在上涨,但实际上合肥也有几个区、地段“抱团涨价”。

因为多次疫情,又单身,家里人多次明确表示要我早点回家,以我现在的工资,不可能在上海买房。另外,靠着老家“老”的记忆,天真的以为手里有十几万存款应该能买房子。后来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个“假合肥人”。

当初在网上搜老家房子的时候,看到一个报道说有小区业主成立微信群,建议业主集体提高挂牌价格,比如2到3万,以提高小区的二手房价格。随着网上的热议,我的紧迫感被提了起来,因为当我搜索家乡的房子时,我开始意识到用我能搬的钱很难买到我喜欢的房子,如果二手房再涨,我就没有办法了。

由于二手房价格上涨,新的住房市场正在热销。滨湖区新房有新要求,首付60%。如果新房3万元/平,100平,首付60%就要180万,难度很大。

但其实我老家房产销售同学告诉我,目前合肥新房均价不到2万元/平,湖滨和政务核心区正直奔4万元/平。放眼长三角,相比上海、南京、杭州这三个城市,合肥算是房价的一个洼地。但在中西部地区,合肥的房价仅次于该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武汉和成都,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三。

由于滨湖、高辛、政务的房价一般在2-3万元/平左右,高的高达4万元/平,我先被排除在外。其次,庐阳、包河作为传统老城区,没有几个新贵的城市好,但单价一般在2万元左右。只有肥西、肥东、瑶海、新站地区的新房还停留在一万多的水平,90套左右的紧凑型公寓我勉强能付首付。

由于资金有限,选购范围和房产也相当克制,但也省了不少时间。在我看来,既然在国外工作,买房是大事,我还没有完全想好是否会听从父母的建议回老家。

几经考虑,决定回老家看看年前的房子。

2020年的最后几天,气温骤降,我顶着寒风在合肥的大街小巷闲逛。因为我已经提前通过同学了解了买房的地点和价格,所以目的明确,切中要害。

考虑到市区肯定比县城更有优势,靠近地铁站也是加分项。沿着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首末站,每次经过都会走出车站,了解楼盘与地铁站的实际距离,以及区间内的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

好在合肥本身不大,目前开通的地铁站也不多,但是周边房间大多在100多平米,超出了我的预算。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同学在微信上给我发了新站区总价110万左右的新房,80多套,离在建的地铁4号线终点站很近,我赶紧过去。

在未开放的东方大道站附近,大部分是工厂和科技公司,一些新的建筑已经开放。总体来说,略显荒凉,道路宽阔,车少人少。你记不记得10年前的湖滨也是这样的?

本着“你有多少钱,你能做多少大事”的原则,再加上家人的督促和期望,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买得起的新房,既不是公寓,也不是二手房。家人告诉我,以后可以当婚房用。虽然我还没有充分考虑过自己的未来或者留下来,现在结婚对我来说还是太早了,但是我觉得如果以后地铁通车的话,可能我在这里连买不起。

一旦想到先上车再换,买房就容易多了。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销售办公室。经过一次洗脑介绍,交了定金,总价110万的小三房,两年后交付。到时候无论是回合肥还是留在外地,都会有一套现成的房子备用。??

至于剩下的首付款,除了手头的存量资金之外,还需要找长辈“啃”一下,凑凑下来应该问题不大,也不用找亲朋好友借钱,碍于情面,也避免麻烦。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