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发展加速 多家银行宣布“造人”

  • 2022-01-14 11:13
  • 证券日报

目前虚拟数字人风头正盛。近日,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崔获得“最佳新人奖”,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随后,虚拟人、全息、AR等技术或其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广泛使用的消息,在业内引起广泛讨论。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记者发现,随着元宇宙概念和虚拟数字人的普及,很多企业热衷于“造人”,其中不乏银行。

银行热衷打造“数字员工”

从功能区分上,虚拟人主要分为偶像型和实践型。前者在于其背后知识产权的价值和衍生能力,后者在于技术能力。

记者注意到,金融机构在虚拟数字人领域早已布局,更倾向于打造应用技术能力强的虚拟数字员工。

记者发现,目前很多银行都推出了虚拟数字人,但他们的表现形式大多是数字员工。比如2021年底,百信银行推出了第一位虚拟数字员工AIYA Ai Ya。

2021年12月初,江南农商银行与京东智能客服颜夕联合推出VTM数字员工。数字员工有模拟人的面孔,能够独立、准确地完成自助响应、业务办理、主动服务、风险控制合规等全流程服务。

此前,2019年4月,“AI驱动的3D金融数字人”小普正式亮相,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首位数字员工。当年12月,小铺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部分网点轮岗服务用户。

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眼中,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的核心交互载体,将是未来银行与年轻用户进行品牌心智对话和沉浸式服务体验的重要形式。虚拟数字人在银行的布局不同于“投机概念”,更适合自身的发展需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告诉记者,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通过自动问答可以满足金融业的两大需求:一是风险管控的需求,通过问答对信贷用户进行定位;二是金融售后客服的需求可以自动回答客户面临的问题,减少金融行业的人为需求。

博通分析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对记者表示,“未来,银行机构和企业发展和完善虚拟数字化员工肯定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数字化是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之一,数字化员工的出现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内部流程和效率、能够大规模复制等。全球范围内,AI数字员工的采用率也在增长。”

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期

随着技术的迭代推进和互联网巨头的加持,如今,虚拟人已经出现在商业阶段,有望成为元宇宙产业链中第一个快速发展并大规模创收的产业。根据《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的披露,预计到2030年,中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零一研究院院长于百成告诉记者,虚拟数字化员工首先要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多重复性的人工任务将被取代。另一方面,虚拟数字人是更加智能和可视化的数字员工,有助于品牌传播、营销和用户粘性。目前,虚拟数字人产业进入加速期。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对记者表示,未来数字人和数字员工在“智能化”方向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仍有一些技术有待突破,人工智能进入的技术领先地位没有明显差距。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