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米分辨率卫星背后:我国光学遥感卫星发展整体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 2022-01-24 11:31
  • 光明日报

多模式卫星燕窝融合图像。图片由国家航天局提供

日前,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以下简称“高分辨率多模卫星”)发射仪式。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签署了高分辨率多模卫星发射证书。

高分辨率多模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高分辨率综合光学遥感研究卫星,是我国重大空间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作为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共平台的第一颗星,该卫星配备了高分辨率相机、大气同步校准器、激光通信终端测试负载等业务负载,可进一步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开发利用、地质勘探、应急减灾、农业调查、住建监测、林业保护等领域的高精度数据需求。

高分辨率多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此后,我国民用卫星获得了最高分辨率图像,实现了1个全色波段和8个最高分辨率为0.5米的多光谱波段,标志着我国光学遥感卫星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这颗分辨率0.5米的卫星有什么特点?投入使用的意义是什么?后续的商业明星会如何发展?记者采访了国家航天局地球观测和数据中心主任赵建。

这颗卫星有哪些特点

2020年7月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高分辨率多模卫星。这颗卫星是民用光学遥感卫星,分辨率为0.5米。这是中国航天基础设施规划中第一颗发射的科研卫星。目前,在轨测试已经完成,正式投入使用。

"卫星的敏捷成像能力非常强."赵建告诉记者,高分辨率多模卫星机动性强,可在20秒内实现25度大角度移动成像。卫星成像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按照指令顺序执行各种操作任务,实现灵活高效的快速成像。通过高分辨率相机快速姿态机动和敏捷成像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同轨多点目标成像、同轨多波段拼接成像、同轨立体多角度成像、主动推扫成像等多种敏捷成像模式,大大提高了图像采集效率。

不仅敏捷性高,而且图像质量也高。“这颗卫星的主要载荷是一个大口径、长焦距的敏捷相机。在中型敏捷遥感卫星通用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力矩陀螺组整体隔振的微振动抑制方案。”赵建指出。

“此外,成像反应更快。”赵建介绍,高分辨率多模卫星是民用遥感卫星中首颗配备中继数据传输的卫星,并配备星间激光链路,“保障了每天不少于36万平方公里的图像采集能力,有效提高了成像响应速度”。

投入使用后有何意义

高分辨率多模卫星是我国民用航天基础设施规划中第一颗成功发射并在轨投入使用的科研卫星。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满足用户对高分辨率、高质量影像数据的迫切需求,确保我国高质量遥感数据能够自主可控。

“高分辨率多模卫星是中国民用的最高分辨率光学观测卫星这颗卫星突破了哪些技术?据赵建介绍,该卫星充分继承了我国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共平台的研究基础,突破了制约遥感卫星发展的敏捷姿态机动控制技术、高定位精度平台支撑技术、先进空间数据系统技术、微振动抑制等四大核心技术。

“高分辨率多模卫星完成了基于新一代平台通用产品体系的单机研制鉴定,基于典型应用的结构、热控、电气性能的鉴定试验验证,以及8年长寿命平台的设计验证,成像精度优于0.5米。”赵建特别指出,这是我国分辨率最高的民用光学卫星,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后续业务星如何发展

在轨运行期间,高分辨率多模卫星实现了新一代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共平台首飞和各项技术在轨验证,提升了我国高分辨率敏捷成像卫星的发展和应用水平。

“结合我国民用航天规划,积极推进高分辨率多模卫星在轨应用,积极推动相应业务卫星发展,通过高分辨率多模卫星及其后续业务卫星组网,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赵建向记者介绍了后续工作的两个方面。

高分辨率多模卫星具有很强的敏捷机动性,可以实现很高的捕获效率。然而,由于轨道和观测宽度的限制,单颗卫星的覆盖范围和重访能力与用户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此,赵建指出,首先要推进网络化建设,确保覆盖面和响应度。“要加快业务明星的发展和组网建设,逐步实现双星甚至多星组网的运营,确保热点的高覆盖能力和每小时的高重访需求。”

“我们必须提高卫星性能,赶上国际先进技术。”赵建坦言,对于国际先进遥感卫星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业务卫星在分辨率、频谱和敏捷机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围绕星上实时处理、自主任务管理及自主健康管理等方面,我们还将努力为用户打造精品卫星、好用易用卫星,有效保障行业和区域应用需求。”赵坚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