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商品设置了很长的预售期 不要玩电商预售的套路

  • 2022-05-17 11:37
  • 经济日报

最近,电商的“超长预售”问题被广泛关注。比如有的消费者说服装预售期太长,“收到衣服的时候已经过季了”。前不久,中消协点名部分网络商家对预售商品设置超长预售期,表示部分网络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义务和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

预售是指产品正式进入市场之前的销售行为。比如季节性很强的服装行业,预售模式就很常见。一般来说,厂家可以根据预售情况预测出某款服装的大概销量,然后制定生产计划。如果预售火爆,可以增加原料备货;如果市场反应一般,就会减少生产规模。对于保质期短的行业,预售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风险管理作用。商家可以科学安排生产,减少库存压力;消费者有更多的款式可以选择,即使订单量达到一定程度,也可以享受加减法码、换装饰品等定制服务。

然而,一些商家无视消费者的感受,将预售模式视为降低自身风险的工具。比如一些“网上名人店”退货量大,商家就把预售期定为45天,称之为“按订单顺序发货”,把上一批消费者的退货作为补充,卖给等待时间长的下一批消费者。有的商家看到预售情况不乐观,干脆取消生产计划,等到临近发货期限才告诉消费者,如果不想再等了,直接退款。这种做法背离了预售的初衷,可能的“双赢”会变成“双输”。

还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春夏服装行业有很多“超长预售”,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受疫情影响,部分服装商家的生产链、物流链受到影响,出现了订单未处理、无法发送现货等问题。因为发货时间不确定,商家往往会把预售期定得比较长。对于疫情等客观原因导致的“超长预售”,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方都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但是预售期长确实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有些商家甚至中途修改预售时间,这是需要纠正的。目前很多平台都采取了不优先预售商品、未按约定时间发货向买家支付一定比例违约金等措施。来约束不负责任的“超长预售”。从长远来看,商家在诚信经营的前提下,通过善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高精准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安排生产计划,照顾消费者合理预期,完全可以拓展预售模式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