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蔬菜销售热点食品安全引人关注 行业规范亟待出台

  • 2022-05-27 11:21
  • 北京日报

疫情爆发以来,呆在家里成了生活常态。对于厨房“小白”和忙碌的上班族来说,省时省力的预制菜解决了很多在家吃饭的“痛点”。只需简单制作商家准备的食材和调料,就可以在餐厅吃到同样的厨师菜品。然而,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厨师”的背后,熟食的食品安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生产和运输的标准化迫在眉睫。

在金源购物中心五楼的餐饮街区,各餐厅出售的餐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本报记者摄影

预制菜成商家竞争新阵地

自从北京的餐厅暂停用餐以来,预制菜肴的线上线下销售一直很红火。在大兴区的一家预制食品店里,店长热情地向顾客推销店里的菜肴。“我们平台今年刚起步,专门做预制菜。”据店长介绍,她上个月刚加入平台开了这家店,和以前的餐厅不一样。现在,她只需要一个人来打理店铺。顾客可以到店购买,也可以通过APP下单,半小时送货上门。

记者注意到,收银台上放着一份菜单,密密麻麻地印着100多种菜品,有鱼香肉丝、红烧肥肠、竹笋香菇辣子鸡等。准备好的菜品包装上还贴有二维码。扫码后就可以看相应的菜了。

除了专做预制菜的门店,连锁餐厅也在布局。打开西贝商城的小程序。菜单上,除了莜面鱼、草原羊蝎子、蒙古牛骨等店家同样的经典菜式,还有新疆椒麻鸡、泰式咖喱牛腩、闽南沙茶牛肉丸等各地名菜。据北溪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预制蔬菜的销量一直在上涨。

在各大电商平台,预制菜也成为吸引用户的新阵地。

商品包装和冷链物流问题频出

事实上,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在担心调理蔬菜的食品安全问题。

冷链运输对于调理蔬菜尤为重要。然而,当市民陈清最近收到网购的准备好的蔬菜时,她发现许多冷冻食材处于半解冻状态。“本来想多买几袋放冰箱里慢慢吃。现在看来最好是和食物一起买,不然产品会反复冷冻解冻,影响口感。”陈清还担心,一旦食物在运输过程中解冻,就有滋生细菌的风险。涂女士在收到商家寄来的一份湖南特色备菜时,发现商家不仅没有使用冷链运输,而且有两个包装破损,一箱调料洒了出来。

在西贝莜面村的天猫旗舰店,最畅销的预制菜是“草原羊蝎子”。记者注意到,评论区大部分消费者对准备好的菜品的口感和味道赞不绝口,堪比餐厅的菜品。但最近出现了一些评论,比如“家里漏水了”、“包装破损了”、“完全换了,但不知道坏不坏”。

某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今年调查预制蔬菜消费情况时发现,预制蔬菜市场存在菜品质量不理想、菜品口味有待提高、菜品标识不细致、菜品种类单一、物流配送问题多等问题。调查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在取货过程中遇到过各种问题,如包装破损、食品因未冷藏而变质等。

树标准立规范促行业健康发展

很多餐厅通过明亮的厨房来保护消费者对食品制作过程的知情权。但是,从加工制作到物流运输,很难直观看到准备好的菜品,如何监管仍然是个难题。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预制蔬菜产业进行规范和引导。近日,国内20多家单位联合起草了首个国家《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规定冷冻预制蔬菜的储存温度应低于-18,冷藏预制蔬菜的储存温度应在0至4之间。标准还规定,调理蔬菜行业应当在菜品名称、生产加工日期、主要配料净含量、食用方法、储存方法、保质期等方面标明通俗易懂的信息。在标签的显眼位置。

中餐产业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不应过度追求预制菜肴,中餐的个性化制作技术和中餐文化也需要更多的人去继承和发扬。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