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牌冰箱在合肥某住宅区突然爆炸

  • 2020-09-03 15:58
  • 中国安徽在线

据《安徽商报》报道,一台使用很好的冰箱突然爆炸,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真的发生在合肥一位老人的家里。“当时,我正在睡觉,突然被一声巨响惊醒了。我起身跑到客厅,看到冰箱真的爆炸了!”张清芳,一个住在合肥贵池路的居民,回忆起最近他家冰箱的悲剧,他仍然震惊。8月31日,记者来到张清芳老人家中,看到整个房间仍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冰箱门“爆炸”,储存的食物被打碎,散落一地,客厅和厨房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场一片狼藉。

“好好的冰箱突然爆炸了”

8月31日上午,记者在现场发现“事故”冰箱主体已被完全“肢解”,一扇冰箱门被炸毁,与主机完全分离,同时冰箱内的设备暴露在外,地板和家具上随处可见冰箱的“残骸”。由于强烈的爆炸,客厅顶部的吊灯掉了下来,厨房和阳台的玻璃门被打碎了。“那时,我独自一人在家。听到爆炸声后,我吓得不敢马上跑出去。爆炸停止后,我跑了出去,看到冰箱是这样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住在同一栋楼的邻居王先生说,事发当晚,张清芳的房子爆炸的声音在整栋楼都能听到。他们很担心,急忙跑到老人家,看看他们是否受伤了。幸运的是,老人没有受伤。

“冰箱是西门子的品牌。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它怎么会突然爆炸呢?”张清芳很困惑。张清芳告诉记者,冰箱是正常使用的,一些鸡蛋,新鲜蔬菜和其他食物放在冰箱里,但易燃易爆物品不放在里面。根据老人的回忆,冰箱以前被修理过两三次,最近冰箱运行正常,没有发现异常迹象。“从冰箱当前损坏程度留下的痕迹来看,这显然是冰箱箱体内部发生的爆炸,不是外力造成的。”在现场,张清芳老人的家人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西门子冰箱的售后人员来到老人处了解情况,但冰箱爆炸的具体原因尚未得到回答。

邻居童女士告诉记者,这位老人今年72岁,患有高血压。邻居们担心老人会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情绪激动对他的健康不利,所以他们会在附近照顾张清芳。“幸运的是,爆炸发生在晚上,老人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有受伤。如果是白天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据童女士说,老人很害怕,不敢住在老房子里。

制冷液泄漏或储物不当都可能引起爆炸

记者随后联系了相关家电品牌维护工程师。据报道,目前市场上冰箱的制冷剂主要是R600a制冷剂,不含氟,制冷效果好。它的主要成分是异丁烷,这是易燃的。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通过管道流出,流到冰箱的整个内部管道,最后回到压缩机。冰箱使用一定时间后,管道会结冰,许多居民会选择自行除冰。这种除冰过程可能会导致管道破裂和制冷剂泄漏。泄漏后,空气达到一定密度,只有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

此外,当货物存放不当时,很容易引起爆炸。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品包括酒精、白酒等。放入冰箱时有爆炸的危险。

2.储存干冰。家用冰箱中的温度一般不低于-30,因此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其体积膨胀600倍,导致冰箱中的空气压力突然升高并发生爆炸。

3.将罐装碳酸饮料或啤酒储存在冰箱里。首先,这些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因寒冷而迅速膨胀

合肥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蔡(音译)解释说,在夏天,不仅可乐和一些碳酸饮料会爆炸,普通瓶装矿泉水如果存放在冰箱里也会爆炸。原理是液体在零度以下时会冻结,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原始体积在冻结后会变大。一旦密封容器中的液体体积变大,包装将很容易破裂。蔡小姐提醒你不要把密封的饮料放进冰箱。将饮料放入冷藏间时,还应注意避免放在温度较低的角落,以免冷冻饮料和打破外包装,使饮料变成“炸弹”。

若是产品质量问题,即使过了三包期厂家也要担责

到目前为止,制造商正在进一步调查是什么导致了张清芳老年人冰箱的爆炸。合肥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公众,消费者在夏季用电时,应注意防止家用电器“着火”。首先,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认证合格产品,并注意保留商品购买凭证;其次,当家用电器发生自爆安全事故时,消费者不必惊慌。首先,他们必须保护事故现场,拍摄现场保存证据,并向有关部门投诉;最后,注意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寿命,及时更换老化的家用电器,做到安全第一。如有受伤,立即就医,并保留病历、检查单和其他医学证据。

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一旦发生电气爆炸等事故,消费者可以向制造商索赔。如果制造商拒绝赔偿,或者双方对赔偿金额有争议,消费者可以向当地政府投诉,必要时诉诸法律保护。此外,即使产品已超过国家“三包期”,只要仍在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寿命内,在家用电器爆炸事故被认定为产品质量问题后,制造商和企业应承担相关责任。

生活小妙招

正确使用冰箱原则

不要存放易燃或易挥发的危险品。如酒精、汽油、乙醚等。

不要将干冰、碳酸饮料、啤酒储存在罐子或玻璃瓶中;

反复停电时,拔掉冰箱电源,防止压缩机烧坏;

经常检查冰箱内壁是否有水滴,电器部分是否潮湿和漏电。

冰箱维修中的注意事项

禁止用户在家中打开制冷系统进行维护;

维修现场严禁明火,必须通风良好,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维修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