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韩国爆新品上市 现代艾尼氪5多收的魅力有这么大吗?

  • 2021-03-02 17:24
  • 汽车头条

“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是绿厂人人印象深刻的口号,但也有消费者认真对待,以虚假宣传为由起诉绿厂。当然,消费者没有胜诉是因为绿厂出具了检测报告,证明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达到标准。怎么样?有没有一种产品受制于实物的感觉?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车焦虑已经从续航里程转向充电方便,因为在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充电困难”的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变。车主的焦虑不是车能跑多少公里,而是什么时候能找到充电桩,充电要多久。随着全球首款搭载400V/800V多功能快速充电系统的电动汽车——(IONIQ)5的推出,这一切似乎都发生了改变。

现代汽车独家电动子品牌爱奥尼亚克(IONIQ)的第一款车型“爱奥尼亚克5”(Ionikon 5)在预售首日就达到了23,760辆,超过了此前在韩国上市的所有车辆的首日订单。当地预售订单第一天创新高后,欧洲一天就售罄。据现代汽车欧洲法人28日消息,爱尼康5的预售于当地时间25日开始,首批3000辆预售车当天就售罄。除了被IONIQ 5的内饰设计所吸引,其过充功能可能是吸引消费者最直接的一点。

爱奥尼亚5的E-GMP具有超快电池充电功能和V2L功能,可支持400-V和800-V充电基础设施。该平台提供标准的800 V充电功能和400 V充电功能,无需其他组件或适配器。多重充电系统是世界上第一项专利技术,它操作电机和逆变器将400伏电压提升到800伏,以实现稳定的充电兼容性。

配备350 kW充电器,18分钟即可将IONIQ 5从10%充电到80%。WLTP(全球轻型汽车测试规范)称,IONIQ 5用户只需给车辆充电5分钟,即可获得100公里的续航里程。怎么样?是不是有“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味道?当然充电5分钟持续100公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特斯拉的V3超级充电桩也可以。真正称IONIQ 5为“狼人”(比残忍的人多一点)的人,18分钟内收费10%-80%,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要考虑很多限制因素。

目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电动乘用车DC大功率充电的定义是:充电功率350kW及以上,用单枪供电电池进行传导充电,10-15分钟内充电80%-90%的功率,支持该技术的重点是大功率充电连接组件、冷却技术、温度监控技术、充电通信控制技术、大功率充电器、动力电池冷却监控、电动汽车电压等级。同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还设定了大功率DC快充的技术指标:充电电压1000伏不降温,充电电流120 A,充电功率120kW;冷却条件下,充电电流为400 ~ 500 A,充电功率大于等于350kW。

所以现阶段国内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滥收费用的发展,要想达到IONIQ 5宣传的18分钟内收费10%到80%,还得考虑很多其他限制因素。首先,是否允许充电桩。此前,国内自主品牌广汽Ean在广州街头布下的600kW超快充电桩在网上曝光。电流600A,电压1000V,充电功率可以达到惊人的600kW。也就是说,IONIQ 5的过充技术只兼容国内广汽的充电桩。

其次,不是说充电桩600kW一小时能充600kW wh,600 kw只是一个峰值功率,一小时实际充电功率远没有那么夸张。目前公共充电站采用500KVA供电系统,电流先进入高低压变流器,再进入交流/DC变流器,最后分配到本充电站的所有充电桩。比如一个有20个充电桩的充电站,单个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一般在120kW到150kW,但如果全部20个充电桩都在充电,那么每个充电桩的平均输出功率只有25Kw。供电线路作为一种紧张的资源,不能给多少就给多少,储能用电池的维护也需要承担很高的成本。

当然,充电桩的大功率、广部署是必然趋势,但也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如何经济有效地满足充电站的高峰负荷要求?以上面的充电站为例,为了满足全天候充电状态,电网提供的本地充电峰值功率需要超过1MW。如此高的峰值负荷功率可能会导致电网多点崩溃,或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改善输电线路和集中电厂,以大幅提高基本负荷能力。增加存储量

能系统可以利用此储备能量增加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能力,储能系统通过调节功率峰值保持电网稳定,或是在停电的情况下提供充电电源。所以现阶段想享受超充带来的便捷不如大力发展电池续航里程来的更实际。

过去的2020年,电动车占全球新车市场的份额为4%,今年1月这个比例已经增长到了5%,乐观来看全年能够达到7%-8%左右,假以时日电动车可能会成为颠覆汽车行业的主流。这点从IONIQ 5的韩国以及欧洲的热销即可看出。消费者对于超充车型有着迫切的需求,在电子消费品全面进入快充时代后,新能源车型很难独善其身,且众多厂家有意无意都将自家新能源产品塑造成次时代多媒体移动出行平台,消费者对于纯电车型快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阶段超充技术,对电网基础建设以及电池抗衰减能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必将是未来各大厂家能否抢占市场先机的重中之重。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