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高管离职后 现代中国教练变革的逻辑是什么?

  • 2021-12-21 11:05
  • 汽车头条

12月17日,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以下简称“现代中国”)官方表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董将接替,出任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全面负责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新的人事任命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从新一轮高层人事变动可以看出,面对中国市场的下行趋势,现代中国再次选择将“翻身”的希望赌在经理人的“换血”上。

焦虑背后,现代中国的人才“试错”

今年年初以来,本土高管陆续退出现代起亚系统。从北京现代原副总经理离职东平,到东风大岳起亚李冯原总经理退任,再到现代中国业务副总裁李红朋近期跳槽,可能有无奈,也可能有双向失望。

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前总裁李光国

回顾现代-起亚三位中国高管的任职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加入的李冯实际上是在与李光国分别于2019年9月和10月担任现代-中国总裁类似的时间就职的。当时现代起亚吸纳中国本土化人才的举动也被外界认为是现代起亚分权改革的一幕。

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尝试很快导致了内部分歧。尤其是2020年9月,现代任命崔东友为北京现代总经理后,现代中国体系内部的管理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当时有人透露,在现代中国制度下,本土高管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与此同时,在这两年频繁的人事变动中,中国现代汽车的发展并没有出现转机的迹象。

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现代汽车在华累计销量为50.2万辆,同比下降28.7%,市场份额下降至2.65%。东风大岳起亚累计年销量24.93万辆,同比下降11.97%,仅完成全年目标的71%。

到2021年,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继续下滑。保险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北京现代累计销售汽车32.5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7.45%。大岳东风起亚共销售13.3万辆,同比下降19.8%。另外,在品牌层面,向上效应不明显。对于今年第一次进入中国的创世纪来说,并没有太大的轰动。

可以看出,很多因素为2021年三位地方将领的离职埋下了伏笔。李光国的辞职似乎结束了此前本土化人才管理模式的尝试。

再次换帅的逻辑和目标

作为李光国的继任者,李和被选中的原因可能与他更“中国化”的履历有关。

追溯李和的个人履历,他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北京大学EMBA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学位。

2001年起,李和担任现代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代表、现代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支持办公室主任、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首席政务官、首席战略官、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意味着李和在中国学习和工作了近20年,对中国市场的商业状况有了更好的了解。简历显示,李和在政府沟通、企业战略规划、产品技术“新四化”布局、合资开发管理、氢燃料电池布局开发、国产化管理等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也许是现代人选择李和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汽车仍然知道,要夺回失去已久的中国市场,仍然需要让产品和服务更加本土化,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B

根据现代汽车集团今年的布局,基于更加中国化、本土化的基调,将向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电动车产品。同时,将充分利用集团氢燃料电池技术,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引入中国市场,实施“双线”转型。

这意味着,除了需要实现更多的本地化任务之外,接下来,氢燃料电池的开发将是李和在中国的工作重点。

从现代中国的角度来看,围绕目前的销量等结果来看,这两年人才的反复更迭就像是一段试错期。但从当前“新四化”转型的紧迫节奏来看,下一代现代汽车很难在中国市场挤出“试错”的空间。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的“双线”布局可能决定成败。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