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要以强化链和补充链为重点

  • 2021-06-15 17:53
  • 经济日报

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构建是重塑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从“大国小农”到“大国强农”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看农业以外的农业。随着农业多重价值的不断释放,农业已经从传统部门转变为现代部门,农业的前生产、中生产和后生产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恰恰孕育了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市委书记充当食用菌产业链的“链长”,市委副书记充当茶叶产业链的“链长”……近日,湖北某市6名领导干部获得了特色农业产业链“链长”的身份。这和最近农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系。

这个指导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的农业“链主”,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的典型县。于是,农业全产业链的概念流行起来。

目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不同地区之间农业的整个产业链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农业产业链正面临着发达国家占据“高端”,发展中国家占据“低端”的局面。“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平均每户只有十亩地”,这是中国农业的基本情况。过去,劳动密集型小规模农业长期以来具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如今,中国不仅要与美国和欧盟这些大型农业模式竞争,还要与一些劳动力成本低、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竞争。

这种市场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比初级农产品,而且比加工农产品;不仅比生产质量,还比流通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农业产业链加快了发展,但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一些农业产业链基础不够稳固,部分原材料在国外和国内加工。国外有麻烦,对国内行业有影响,极端情况下可能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产业链比较短,加工水平不够,布局不合理。大部分还处于初加工阶段,部分原材料在农村和城市加工。

由此可见,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是重塑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从“大国小农”走向“大国强农”的必由之路。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是一个比较效益低的弱势产业。如果只看农业,那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在稳定粮食供应和促进农村产业、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村工业用地、为农民种粮和促进农民多元化收入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农业之外,那么随着农业多重价值的不断释放,农业将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变,农业的前生产、中生产和后生产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这恰恰孕育了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现在许多市场参与者正在构建整个农业产业链。例如,一些水产养殖企业过去埋头养猪,但现在不仅养殖、饲料,而且屠宰加工。再比如有些米厂只知道做米,现在还把米糠加工成米糠油,稻壳加工成活性炭。原因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短产业链的被动性,意识到了高端产业链的好处。只养猪很难应对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整个产业链都可以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经过屠宰加工,就是

知道整个产业链真相的人应该很多,但是能把整个产业链做好的人就没那么多了。山东寿光蔬菜、广东江门陈皮、甘肃定西土豆、湖北潜江小龙虾,不仅是农业区域强势品牌的代表,也是构建大基地、大加工、大整合支撑的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典型范例。这启示我们,构建整个产业链,要选择合适的行业,首先要有良好的成长性、标准化的原料基地、集约化的加工链和品牌营销渠道。同时主体结构更好,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带动,更重要的是要整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创意平台。

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就范围而言,不是关于英雄的。可以是一域一链,一县一链,一园一链,一企一链。从现实考虑,以县为单位建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妨把整个产业链的主体放在县城,让生产、营销、农业旅游在县城无缝对接,大做文章产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进县城要素的动态流通。当务之急是找出薄弱环节,按照产业规律,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制度,把科技和金融的翅膀插上整个产业链,从而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跳跃。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