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生态背景 赋能乡村振兴——永春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 2022-03-10 15:48
  • 新华网

近年来,永春县紧紧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作出表率。

“农业强县”雏形渐显

永春县桃城镇上沙村上沙岭花果世界是一个集赏花、采摘、游乐、科普、科研于一体的多彩乐园。

据了解,上沙岭郭华世界引进了32个优质柑橘品种,开发培育了5个拔尖品种,解决了特晚熟柑橘品种的越冬问题,使柑橘一年四季都可采摘。

柑橘产业的强势复兴,是这个县乡村振兴工作中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通过整合全县农产品资源,精心设计品牌Logo家族群,打造县域农业IP;成立永春县乡村振兴促进会,解决人员和资金问题,有序有效运行;整合5个国有农场,成立福建永春农垦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以此为投资主体,坚持产业化、园区化、品牌化理念,推动农业发展;积极打造闽东南乃至全省最大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前期规划建设面积1000多亩,总投资5亿元,建设冷链仓库、自动分拣中心、标准厂房、金融平台等功能区。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永春作为“农业强县”的雏形正逐渐显现。

“富美乡村”韧性更强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新琼村着力做强民香产业,合作香料加工销售,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通过村级自治、企业注资、集团发展等模式,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导,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如今,新琼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村集体牵头在永春县巍山镇夏普村成立了福祥醋业发展有限公司,让“古法老醋”进入市场,传播“醋村”模式,带动全村3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来,永春县通过抓龙头、扩园区、数字化赋能等方式,发展香醋瓷三大“扎根产业”。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直接带动当地8万多人就业;推进“一村一品”,通过抓特色产业,各乡镇逐步形成了各自突出的产业格局;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对该县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形成的美丽资产进行投保,建立美丽乡村维护基金;积极探索村村联合、村企联合等新模式。实施“强村带弱村,群策群力”示范活动,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势。2020年以来,该县组织引导2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30个组织振兴示范村与2019年50个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共建,实现弱村强村强。

与此同时,该县以全域旅游为主攻方向,开创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新模式:培育了80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该县还发挥特色农业优势。

近年来,永春县全力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宜居家园”成效显著:推动209个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农村绿化140亩,建成福建省11个森林村、1个森林镇、23个“绿色乡村”,巍山镇毛峡、北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合格监测名单,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城郊结合、特色保护。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清理整治力度,彻底拆除整治破损、废弃的有安全隐患的旱厕,引导群众种植乡土苗木、果蔬、花卉,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20个省级试点村和4个乡村振兴优秀村实现美丽庭院创建全覆盖,入选市级示范户240户,入选省级示范户134户。

“宜居家园”成效彰显

下一阶段,永春县将进一步完善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在桃城等3个整镇推进试点乡镇的基础上,其余乡镇同步启动整镇推进工作,建设“五好”乡镇。注重有效治理,分类推进“党建”村、社区、园区邻里中心建设,建设一批“1 6 X”模式试点,打造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品牌和基层治理模式。以党的建设的领导为主线,建立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家有所乐、事有所为六大服务功能的基本保障体系;抓典型引领:实施“1 2 N”工程,建设乡村振兴展示中心,加快创建梅岭、仙岭等两个“共同富裕”试点村样板;打造红色教育、科技兴农、生态治理、非遗文化、产业振兴等不同主题的n条教育研究路线。

“我县将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兴城市’双轮驱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永春县委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科技传媒’的生态赋能,为永春高质量实施‘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养生之地、智造之谷’发展战略增添动力,在福建美丽泉州的鲜活画卷中展现永春的灿烂风采。”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