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

  • 2022-06-22 11:27
  • 人民网-人民日报

福建省尤溪县联合镇联合梯田是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五大魅力梯田。王、吴振虎、刘建光摄影报道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总面积500万亩,涉及23个嘎查。图为阿鲁科尔沁草原节水滴灌草地。李富摄(人民视觉)

【现象】不久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认定中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体系、河北歙县旱作石岩梯田体系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居世界首位。作为粮农组织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不仅向世界贡献了一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也为这一新的遗产类型的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贡献了中国智慧。

[观点]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活的生产系统,仍然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保护、利用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以精耕细作和生态循环为特征的农耕体系,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多年来,经过调查发现,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稳步增加,涉及的农业门类不断丰富,生态类型更加多样,区域和民族分布不断优化。比如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的游牧制度,是中国第一个游牧农业遗产地,也是全球可持续畜牧业和脆弱草场管理的典范。河北歙县是旱作农业文化的典型代表。精耕细作、集雨保土,结合土地利用和耕作,既保留了丰富的传统作物品种,又创造了独特的山地梯田景观,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农业文化遗产活着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往往在种质资源保护、文化传承和景观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例如,在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遗产地,茶叶采摘、加工、交易和茶庄园旅游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一半以上来自茶产业;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的游牧体系中,以水草为生、吃肉饮酪、骑马射箭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推进活化利用,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挖掘和放大其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必将擦亮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

是群众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保护者。让群众从保护中受益,提高群众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一些地方将遗产地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推广,开发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生态修复等项目,带动住宿、旅游、购物、娱乐等附加值。一些地方建立了生态文化保护补偿激励机制,让参与保护的村民尝到更多甜头,获得良好回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应当建立和完善共建共享的利益联动机制,推动形成生产、生活、文化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