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农产品进入“包销”周期 消费扶贫依赖被治愈!

  • 2020-08-13 16:08
  • 半月谈

以帮扶单位为主导的消费扶贫作为脱贫的重要手段,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产销对接,让村民放心脱贫。但是,一些扶贫农产品过于依赖配套单位的“包销”,缺乏市场竞争力,也可能被不法商人“薅羊毛化”。综合扶贫指日可待,“关爱”消费扶贫逐步退出。扶贫农产品销售应创新思路,开辟稳定扶贫所需产品销售的途径。

500元慰问金=半斤茶叶?

“嘿,500元的慰问金只买了半斤茶叶,而且味道还是很一般的。家里没人愿意喝酒。”中国中部一所大学的一名教师表示,今年5月,工会购买了慰问教师的物品,并选择该校帮助贫困地区的茶叶生产。“虽然每个人都认为价格太高,但他们都知道这是为了扶贫……”

今年春节前,东部的一家公司向员工发放了吊唁包,这些吊唁包是从北部的一个贫困地区购买的。一些员工发现,许多农产品的包装总价和单价都远远高于市场价格。例如,2公斤小米套餐价格为35元,电子商务平台价格为19.8元;茶树蘑菇75元1公斤,网上购买35元1公斤。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是当前消费扶贫的亮点。许多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单位都熟悉慰问的来源和构成,并能背诵。然而,一些事业单位的员工透露,一些放在网上的扶贫农产品照片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他们手的外观和质量与宣传不符:“嘿,大家都知道这些农产品不用拍,它们有质量问题。如果你不能归还,就给我爱。”

高价格、高质量,甚至“三不产品”,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心目中扶贫农产品的老套。然而,记者半个月的调查发现,这样的农产品可能不会真正帮助穷人。一些中间商利用政策漏洞帮助穷人的算盘已经响了很长时间。

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贫困农产品引起了很多关注,帮助单位购买了大量的贫困农产品,有些人专门购买贫困农产品来表达他们的爱。由于其巨大的商机,一些原本只销售普通农产品的商家也打出了扶贫农产品的旗号,从而抬高价格,稳步扩大销售。基层干部透露,做礼品盒生意的商家利润特别高,存货几乎被这个"好机会"消化掉了。

中国南方一个村庄的第一书记告诉记者,扶贫农产品没有严格定义。一些商人带进一两个贫困户或从他们那里购买一些农产品,他们敢于宣传他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扶贫农产品。

一方面,帮助单位只能“战斗并受伤”,另一方面,肆无忌惮的商人可以“拿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为什么贫困农产品销售陷入“包销”的怪圈,难以自拔?

乡亲的赚头还不够运费?

扶贫农产品如何获得“承销依赖”?半月一次的记者听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辛酸分析。

没有标准,没有渠道,这就导致了中间商的“道”。一位西部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一些贫困地区农业种植的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标准难以统一。另外,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不能打开销售渠道,只能依靠中间商。

“买得起的便宜货,经过三四层中间商,已经成为‘高价’

今年春节前后,华南的一位扶贫干部给内蒙古的朋友送了一箱著名的贡柑,运费高达209元;后来,我把20公斤贫困户种的耐莉送给了我在浙江的同学,运费是146元。"如果村民像我一样卖货物,利润不足以支付运费!"回首往事,这位干部充满了无奈。

跟随潮流的特点很少,从事电子商务很困难。一位华北扶贫干部告诉半月刊记者,贫困地区的许多农产品仍以主食为主,大米、小米、杂粮和菌类随处可见,缺乏差异化很难形成品牌。

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不能打特色种植的旗号,即使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也很难打开市场。然而,他也承认,贫困地区有许多年轻而强壮的劳动力外出工作,而留在农村的老年人确实缺乏发展特色种植的条件。“商品同质化和价格不贴近人民。我们只能依靠平台流量和政府补贴来维持销售。”负责人说。

转思路才有真出路

全面扶贫指日可待,工业扶贫更是刻不容缓。但专家提醒,即将脱贫和已经脱贫的贫困地区应尽快将工业扶贫的发展思路调整到市场渠道,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品牌。

在采访中,许多扶贫干部认为,扶贫农产品认证体系的标准化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半月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但标准仍然模糊。专家建议,为保持贫困地区脱贫后的长期发展势头,可以考虑将贫困农产品认证与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相结合,有效提升贫困农产品的声誉和美誉度。

全国政协委员刘延云建议,政府应提供资金和政策,引导更多物流企业在贫困地区重点物流节点建设和改造现代仓储和流通体系,提高物流能力,减少贫困地区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切实提高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西北大学教授霍建议推广“农民、经销商、消费者”的超短供应链模式,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准确对接,农产品在产地进行采集、分级、加工和包装,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下沉并直接交付给消费者。同时,依靠直销店、前沿仓库和综合体验店等多种新渠道,扶贫农产品可以延伸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在扶贫产品展览会上,扶贫企业代表(右)向采购商介绍了扶贫农产品。陈忠浩拍照打破扶贫农产品“包销”循环。技术因素很重要,人的因素也很重要。许多扶贫干部认为,脱帽后的贫困地区应首先考虑尽一切可能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源的“新农民”回国,重塑农村发展生态,激活农村市场化发展前景。从种植技术培训到销售平台技术,不应该低估新的商业实体和其他新兴力量。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