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区移交美丽的长江解禁和逮捕

  • 2020-08-24 09:46
  • 农民日报

自2019年9月以来,上海开展了一系列长江禁渔和整治“三不”船舶的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长江90%的水域在崇明区,崇明区渔船数量占上海总量的96%。崇明区禁渔退渔工作关系到整个上海工作的成效。

“长江禁令和崇明“三不”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崇明通过政策协调和联合行动,形成了一心一意保护长江口的局面。”崇明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宋说。

多部门协同行动

为确保长江口禁渔和“三不”船舶整治行动取得成功,上海市渔政部门部署了上海市长江口水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从2019年9月到2020年6月,他们在长江沿岸五个地区集中农业和农村地区、公安和海警力量,全面实施打击非法捕鱼的特别行动。在崇明区,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和清理取缔“三无”船舶专项部署会上,明确了多个部门的协调行动。

崇明地区的三个岛屿上有30多个港口。长江口的禁渔令不仅涉及当地渔民,还涉及江苏、安徽等地的渔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崇明区基本上每年都开展禁捕整治行动。但是,由于缺乏多部门的联合、统一部署和同步行动,整改效果并不理想。

“今年崇明的整治效果很好。多部门联合同步行动,从前期的全面宣传到重点领域的集中整治行动,都体现了统一性和同步性。”崇明县香花镇党委副书记石斌说。

记者了解到,在崇明区的长江禁退工作中,多部门合作不仅包括农业和农村、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各乡镇政府等部门,还包括区委网络信息办、区政府信息办、区信访办等部门。

记者了解到,陈嘉镇是崇明最严重的镇,贾茜港等地有多达279艘“三不”船。通过整治行动,这些“三不”船要么被说服返回,要么被拆除。

好政策深得民心

崇明区参与禁渔和休渔的渔民大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离开渔业存在很大的生存风险。崇明区制定的政策消除了渔民捕鱼归来后对生活的担忧。

张宏伟(音译)是香花镇渔村的一名52岁的村民,他在2008年接管了父亲的渔船。现在,他的18吨31.6千瓦的渔船已经在指定地点被拆除,从此他告别了在长江捕鱼。

“在拆船后的半个月内,我得到了22.8万元的补贴。政策非常好,我们非常满意。”张宏伟说道。

记者从华镇渔业村党支部书记、村长陈国芳处了解到,村里有7艘经过认证的长江渔船,全部被拆除,渔民对补贴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为了从政策层面引导禁渔和休渔,崇明区分别制定了海洋渔船和长江渔船拆解政策。主动提交动力指标进行拆解的长江渔船,拆解费每千瓦补贴5000元,按时完成拆解的长江渔船一次性奖励5万元,长江辅助渔船拆解补贴标准为每千瓦4000元。同时,各乡镇也根据a

崇明区制定了三个目标,即没有陆地上“三不”船舶建造和销售的非法渔具窝点,“三不”船舶停泊在港口、港口、滩涂和内河,没有水上“三不”船舶非法捕捞,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四个阶段推进。早期主要是宣传和土地整治。从2019年12月开始,进行了水修复和长期加固。然而,许多渔民的家庭和生计却落后于如此多的聚集点和“三不”船只。推进工作中的一点疏忽将导致一系列问题。崇明问题如何妥善解决?

陈嘉镇信访办主任赵海滨告诉记者,陈嘉镇有很多“三不”船只。虽然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风险评估工作,但决策内容如“三不”拆船不赔已经引起了一些外国渔民的不满。镇上各级干部认真开展了推心置腹的工作,赵海滨多次主动上门了解渔民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

“因为政策是统一的,行动是一致的,渔民们也了解情况。虽然有些渔民有一些情绪,但他们看到工作人员有同样的工作原则、公平、热情和耐心,他们会慢慢理解。”赵海滨说。

赵海滨土生土长,有12年乡镇工作经验,但毕竟“三不”船的监管关系到渔民和家庭的生计,处理起来真的很困难。

有些渔民甚至威胁赵海滨,但无论是谁,赵海滨都耐心、认真、礼貌、礼貌地沟通,主动帮助渔民协调一些善后工作,以真情打动渔民,真心帮助他们。他和其他工作人员都知道,如果他们不能帮助渔民,那不仅会对当前的工作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记者发现,给渔民留下真情实感背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全体员工要统一工作思路,认真为渔民着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崇明区信访办主任张振斌告诉记者,根据崇明区打击非法捕捞、清理取缔“三不”船舶的工作部署,区信访办第一时间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指导,并在同一框架下依法依规明确处理渔民的诉求。

据了解,即将出台的崇明区长江禁捕返乡渔民工作方案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做好返乡渔民的后续工作,包括完善档案和卡的建立,加强就业援助。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