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实现粮食回笼难?中国谷物收获的损失是惊人的

  • 2020-08-26 15:15
  • 新华网

八月二十五日电。问:为什么很难实现粮食的回笼?中国谷物收获的损失是惊人的

新华社记者周楠、王建、宋晓东、董军

最近,食物垃圾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与常见的“舌尖上的浪费”相比,中国粮食从生产到加工环节的损失鲜为人知,但同样令人震惊。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数据,中国粮食在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年损失达700亿金。2019年四川省粮食产量为699亿斤。

在新华视点记者最近的调查中,农民,农业干部和农业专家普遍报告说,粮食收获的损失是非常突出的,更不用说粮食返回仓库,一些机器收获损失率甚至高达10%。

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的一个水稻收获点,一个农民捡起了垄上没有收获的稻穗(7月11日拍摄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周楠照片

收割机驶过的田地粮食损失令人心痛

酷暑过后,收割机轰鸣,拖拉机在洞庭湖平原上来来往往,农民们争先恐后地收割早稻。

湖南省岳阳县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于看着眼前忙碌的农事场面,感到有些心碎。——收割机经过的田地里经常会留下许多稻穗,而且到处都是大米。他拿起满满一穗的大米,叹了口气:“机械化的确提高了谷物收获的效率,但操作不够精细,造成大量粮食损失。”

记者在湖南、黑龙江、河南等产粮大省采访时,粮食种植户普遍反映,粮食收获过程中的损失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首先,收获期间的机械接触会造成一些损失。收割机拨禾轮的滚动容易造成稻穗末端的稻谷脱落,损失率在3%至5%之间湖南省的一位大粮食种植者向铁青告诉记者。

其次,脱粒不完全也会造成损失。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的许多大豆收获点,看到了一些留在地里的大豆。他在地上抓了一把豆荚,里面混有10多颗大豆,这表明脱粒是不完全的。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河村村民毛志江说,过去人工收割损失较小,但现在收割进度快,损失大大增加。

机器收割玉米的损失也很明显。刘,黑龙江省兰溪县的一个粮食种植大户,种植了5000多亩玉米。他说玉米粒又干又脆,收割玉米芯时很容易掉玉米粒。如果玉米掉下来,一些玉米棒子会掉下来,损失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农业机械制造商协会会长陈至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收割机存在作物损失和损坏两大共性技术问题,一些玉米收割机的总损失率和总损坏率高达10%。中国农业大学乌拉尔学院的学者在调查中发现,水稻和小麦在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分别为3.83%和4.12%。

"实际运行中的损失率比理论上的高."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祁镇认为,损失率在理论上是根据最佳收割条件计算的,但在现实中很难完全达到最佳收割条件,如谷物过熟容易脱落,雨天谷物粘连影响脱粒。

此外,成本因素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湖南省沅江市的一位大粮食种植者周波(音译)说:“几乎成熟的水稻在大风中容易倒伏,收割者很难收割。人工收割的成本很高,而且经常会放弃。损失率有时高达20%。”

此外,由不规则字段引起的机器收集问题也导致了大量浪费。马文田,河南省濮阳县的一个农民,住在黄河滩区,地块不规则,边角狭窄,无法采集

收割机的精细化作业水平不高

周波等大型粮食种植者反映,在粮食收获损失的主要原因中,收获机械的精细化作业水平较低更为突出。

陈至认为,目前许多收割机难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处理作物。例如,玉米粒、心轴、秸秆和叶子不能分别精确地剥离;水稻收割机在清洗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粘连和堵塞问题,种子不能及时分离;小麦收割机割台与穗头高速碰撞,造成严重的谷物损失。

陈至告诉记者,摘穗和脱粒过程中的高速碰撞会造成严重的谷物破损。谷物一旦破碎,特别是出现裂纹,对后期储存有很大影响。只要储存环境中的水分含量稍高,就容易发霉,不能再作为口粮使用。

他说:“收割机的损耗率是有国家标准的,但是由于碰撞造成的谷物破损,特别是裂纹,是很难测量的,长期以来也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

许多粮食和农业专家报告说,国内收割机不够精细的问题更加突出。黑龙江省鹤岗市盛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兆友表示,作为农机装备中重要的传动和变速系统齿轮,一些国产产品磨齿精度相对较低,啮合紧密性较差,导致换挡、换挡和转向实际操作中出现卡涩和操作延误等问题,影响操作质量和操作安全。

陈至认为,国外矿车的设计和制造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现场试验,有些机械性能相对较好。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国外收割机大多面临密集的领域,工作环境相对简单,可变因素少,运行相对稳定。

他说:“中国的粮食品种、农艺和气候多种多样,形成了自然和多变的农业条件,使收割机难以标准化和普遍应用。以玉米为例,我国种植行距为30-65厘米,导致机械化采摘和漏采率高。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玉米的种植行距是统一的,一种机器可以在任何地方对玉米进行作业。损失率很低。”

加强农业机械科研攻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农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收割机性能,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化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素质,研发抗倒伏食品品种等。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朱祁镇告诉记者。

积极整合科研力量,加强粮食收获基础科技研究。陈至建议加快建设一批技术研发集成平台,充分利用农业机械与农艺融合的原理,设计制造适应农艺特点的收割机,提高机械结构和工况参数与作物力学的匹配性。

——应该突破一些关键技术,交叉集成人工智能技术。陈至建议,有必要了解作物在不同机械作用下的粘附和断裂规律,准确构建作物与机械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开发能够表征上述模型的新算法和传感器,并形成各种工况下的控制技术,以减少损失,提高作物收获效率。

——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为了降低土地破碎化程度,种植规模越大,田地就越系统化,这更有利于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和减少损失。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机械服务水平。李国祥建议定期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节粮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合同的内容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