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大粮仓”对绿色“饭碗田”越来越有保障

  • 2020-09-27 10:25
  • 新华网

山东省德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高效技术和社会服务的整合和推广,德州市粮食生产不断向绿色优势转变,“饭碗田”越来越有保障。

农田高标准高产又稳产

“去年,玉米亩产量约为1300公斤。今年的增长比去年强多了,亩产1500斤的问题不大。”禹城市宇星街道办事处北仑村的大粮食种植户北任栋笑着说,这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在北人洞200亩的玉米田里,玉米参天,绿叶随风起舞。再过十天左右,玉米就要收割了。

去年冬天,德州实施了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北仑村有500多亩耕地。通过水土田和林道综合治理,建成了由田、林、渠、路、干能灌溉、涝能排水组成的高产稳产粮田。

农田标准高,丰收。今年夏收期间,贝任栋尝到了甜头:由于及时浇水和妥善管理,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200公斤,比去年增加了约200公斤。"过去,给土地浇水时,从河流和池塘抽水既费时又费力。"贝任栋说,现在你可以在四五十亩土地上看到一口井,浇水效率提高了一半。

德州市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耿介绍说,2011年以来,德州已整合新增粮食产能1000亿斤、土地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利等项目。总投资72.5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82.3万亩,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74.1%。同时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改良、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项目,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生产力。

“稳定高标准农田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耿表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左右。

多技术集成绿色又高效

在虞城市农民收获节现场,拥有1000多亩土地的于震恒通农业种植合作社主席刘胜军说:“多年的种植经验告诉我,一个必须选择好品种,另一个必须在田间管理,高产稳产是不行的。”

好品种用好方法,科技保证丰收。德州市农业和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刘伟表示,通过推广优质、高效、多抗的新品种,以及控肥、禁毒、控水等节本增效技术,优化整合粮食绿色高效技术,粮食生产后劲十足。

以齐河县为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玉米单粒精量播种等标准化播种技术实现全覆盖,小麦和玉米种子消耗分别降低23%和47%;精准施用、统一防治等技术使农药利用率提高10%,防治效果提高15%;细秸秆还田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2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0%,使粮食生产绿色高效。

"今年的收成已成定局。"齐河县农业和农村局党组成员张力红告诉记者,每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三个因素。专家建议适时晚收,可以提高千粒重和产量。

德州市还完善了四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金穗种粮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拥有225台农业机械,服务于周边60多个村庄的5万亩耕地。目前,德州市有1.7万多个农民合作社和4600多个家庭农场,其中80%以上为周边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带动全市小麦和玉米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7%和99%。

德州市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心副科长陈建强分析,社会化服务实现了“两降两增”,即生产资料投入成本降低,种植管理成本降低,亩产效益提高,群众收入增加。“我们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菜单式服务,效率高、成本低,平均每亩收入200元左右。”金穗合作社董事长袁本刚说。

通过为农民提供种田、种植、管理、收获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吴城县郝王庄镇西丽古斯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良说,他们村有1932亩耕地。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多,一度面临“老人种不了,年轻人不想种”的局面。党支部成立后,问题解决了。

西丽古斯村对合作社实行企业化管理,提供耕、植、购、管、收、销“六统一”服务。2019年,合作社实现收入4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61万元。“根据目前的增长和市场情况,预计今年合作社的收入将达到430万元。”马守良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