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词语的变化

  • 2021-01-06 11:29
  • 新华网

冬天温暖的阳光下,地面干净整洁,有岭南风格的民居和深厚的历史建筑.在广西宾阳县古拉镇“稻花香里”旅游区,游客“闻一闻稻香,尝一尝书香,逛一逛水乡”,流连忘返。

在广西宾阳县古拉镇的“稻花香里”旅游区,岭南风格的民居引人注目(摄于2020年12月31日)。新华社记者严照片

美丽的水乡和风景如画的村庄是外国人来到“稻花香里”乡村旅游区的第一印象。谈到过去,古拉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强有一个清晰的记忆:“过去,村里的道路崎岖不平,雨天积水很多,所以村民们戏称为‘水泥路’。垃圾随便扔,造成鱼塘又脏又臭。”他介绍说,很多村民织草席出售,一个劳动者辛苦几天的收入只能换来1斤猪肉。

近年来,宾阳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农村休闲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谷拉镇镇长表示,当地以水稻种植为主,以蔡的书香古院为依托,具有鲜明的岭南乡村风格,打造“稻花香”旅游区,大力发展全球旅游。

“稻花香里”旅游区的田园风光(摄于2020年12月31日)。新华社记者严照片

「我们改善了周围村落的古建筑物和海滨景观,并把十多个鱼塘连接成『活水』。如今,这些村庄是全新的,村民们吃的是“旅游餐”罗李华说。

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古香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乡村旅游成为美丽的地方名片。景区的民俗节目、篮球赛、影视剧等文化体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每逢节假日都会发生交通堵塞。

源源不断的人给村民带来了增加收入的机会。村民在景区卖香米、烧饼、糯米等土特产,农家和民宿不断涌现。“这里的芝麻饼皮是糯米做的,馅主要是姜红糖。现在是畅销产品。巅峰时期,我家门口每天有500元左右的收入。”说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景区门口卖芝麻饼的村民蔡宝贤高兴得合不上嘴。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振兴,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利用群众闲置的老房子发展民宿,将旧牛棚改造成牛棚书吧,增加农村旅游消费点,努力丰富和满足游客“食、住、行、娱”的需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稻花香里”旅游区,旧牛棚被改造成了牛棚书吧(摄于2020年12月31日)。新华社记者严照片

古拉镇马街村原本是一个破败的小山村。当地通过打造稻田艺术品牌吸引了很多游客。当记者看到村里的富翁魏金春时,他正在和几个村民一起研究玻璃观景桥的布局。

“我们从网上了解到,外省某村通过稻田艺术吸引游客,然后联系深圳某文化创意企业制作稻田画,却大获成功。近年来,炮龙、熊猫、孙悟空等‘爆’朋友圈已经上线。”魏金春表示,以稻田艺术为起点,村内彩虹滑道、网红桥等设施相继建成。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