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在‘冰丝带’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加油!”

  • 2022-01-13 11:09
  • 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月8日一大早,我就启动了电脑,打开了网上课程,纤细的手顺着指令快速地敲击着键盘.为了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邢元欣在周末休息期间加强了速记练习。

24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中等身材,清爽的短发,脸上总是强忍着自信的笑容,让人感觉更加亲切。

经过学校和奥组委的严格选拔,2021年11月,她正式成为国家速滑博物馆“冰丝带”场馆管理领域交流中心志愿者。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比赛场馆。它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设计,将在冬奥会期间承担公路速滑比赛任务。

“我的任务主要包括在场馆广播站记录信息,协助联系奥组委主运行中心,收集各业务领域的日常工作报告等。”虽然邢元欣现在对复杂的工作了如指掌,但刚到交流中心的时候还是有点迷茫。

早在2021年4月,在志愿服务的“遇见北京”冬季运动系列测试活动中,邢元欣第一次“震惊”了交流中心。她意外地发现,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里的志愿者无法为观众服务,甚至无法接触现场。

虽然她心里感到遗憾,但她很快就站了起来,投入了一份新工作。

由于电台呼叫组人数众多,她首先要快速记住各个业务领域的英文缩写,以便及时将消息传递给被连接的人员。

“BIL是形象景观,VNI是场馆和基础设施,SIG是导向标志……”为了尽快上手,她把这本书里所有业务领域的英文缩写都抄了下来,随身带着。当她有空的时候,她会拿出她沉默的背影,甚至在和同伴吃饭的时候,她仍然不忘提问。两天之内,她已经背熟了几十个英文缩写。

虽然整天坐在办公桌前,工作有点枯燥,但邢元欣却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每天到岗后,她都会主动检查电台频道是否准确,仔细查看《每日场馆运行计划》,并标出当天她负责的重点任务,各种操作都极快。

“VCC(通信中心)呼叫医疗服务领域。收到请回复。结束了。”有一次,一名志愿者不小心被热水烫伤,得知事情经过的邢元欣第一时间通过广播联系了医疗志愿者,全程跟进,帮助伤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

国家速滑馆志愿者经理、北师大团委副书记李西文对她进行了点评。“目前,邢元欣已经掌握了所有业务技能,连续六天、每天几十次的环节调用都达到了零差错标准,为场馆的顺利运行做出了贡献。”李西文说。

“我的门永远敞开着,张开双臂等着你……”邢元欣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的歌词。那时她还在上小学,每天都站在电视机旁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不知不觉中,“奥运会”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孩子的心里悄悄蔓延。12年后,当她得知学校开始为冬奥会招募志愿者团体时,她热情地报名了。“能够亲自参加这个活动,是作为志愿者的最高幸福,我不想错过。”她说。

如今,冬奥会的开幕越来越近了。为了提前适应比赛的工作节奏,邢元欣还自发开始了“课后额外练习”:提高打字速度,学习简单的速记,训练口语。她明白,作为“冰丝带”的“传声筒”,前期准备更充分,可以在正式比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