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颁布了20项中小学体育项目 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 2021-01-19 16:53
  • 中国新闻网

1月18日电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北京市教委于1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出台20项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措施。到2035年,北京将基本形成多元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方案》、《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简称《中小学体育二十条》)着力解决影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课程体系衔接不到位、体育课时不足、课外锻炼重视不够、场地资源不足、教师水平提高、组织机制、协调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据介绍,《行动方案》 《中小学体育二十条》力求改革任务明确,措施科学严谨。特别是《中小学体育二十条》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一到三个具体的内容,针对性很强。它不仅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而且是一项明确的任务,或者说是一项明确的评估和评价指标,便于操作和实施,便于监督和提高效率。

——设计集成。北京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是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和重中之重。按照“重基础、多样化、强化专项”的要求,构建集学习段、训练贯通、大中小学生融合为一体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重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培养喜欢运动、热爱运动、享受运动的运动习惯,培养终身受益。

——时间量增加。北京鼓励基础教育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小学每周开设五节体育课,初中每周开设四至五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开设三到五节体育课。有硬性要求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在校至少锻炼一小时,课间和午休时间不计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多样化方式。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更实用,更受学生个人条件的限制。《行动方案》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运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配套,涵盖46个体育赛事,进一步丰富课程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和需求。

——标准更明确。按照“教会”、“勤练”、“定期竞赛”的要求,针对不同班级、不同项目的课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案、学校质量评价标准,实现1-12年级整个课程的衔接和整体建设,课程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评价标准明确,体现北京特色,第一好标准。

该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已明确,市区两级和各级学校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门联动,加强评估监管和各项保障,解决制约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北京市兼职体育教师管理细则》,充分发挥资金资源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充实体育师资队伍。

负责人指出,各区、各校在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解决疑难问题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提炼和推广。要定期召开推介会,加强示范和引导,不断强化“没有体育,就没有体育,就没有学校”的理念,营造良好氛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