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音乐“喧宾夺主”

  • 2022-08-16 15:32
  • 北京日报

1960年,好莱坞借西部片之盛,翻拍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七武士》,取名《The Magnificent Seven》,字面译过来是“高尚的七个人”,中文译作《七侠荡寇志》。片中背景由日本山村搬到了美国、墨西哥接壤的小村,摒弃了日本刀剑,改为各种枪战和纵马驰骋的西部片风格,音乐也一扫《七武士》诡异之声,变成仗义疏财的豪爽之乐,情节、套路与原作基本一致,只是增添了娱乐性、较深入的人物个性和侠客的自豪感。

然而,《七侠荡寇志》的扬名,并非完全归功于精彩的内容,也得益于影片开篇的主题曲。随着时间的流逝,枪战的西部片情节逐渐暗淡,而蕴藏着英雄主义的管弦乐与墨西哥风情民谣结合的配乐,以及极具异域风格和感染力的主题曲,却奇迹般伴随人们至今,常被使用在各种庆典场合,甚至越洋出现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国内的婚礼上,主持人上场前的开场音乐也有采用这首曲子的,而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它是一首美国电影的音乐。

《七侠荡寇志》的电影配乐由埃尔默·伯恩斯坦创作。生于1922年的埃尔默·伯恩斯坦是美国电影音乐史上的关键性人物,被誉为美国电影界“西部伯恩斯坦”。与之对应的“东部伯恩斯坦”则是名气更大的指挥家兼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他曾长期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创作了著名的音乐剧《西区故事》。

埃尔默·伯恩斯坦的老师是美国著名作曲家阿隆·科普兰。科普兰的祖先为立陶宛犹太人,家族移居美国时,将原姓氏“卡普兰”改成“科普兰”。1990年去世时,他已经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是美国民族风格的代表。上世纪30年代,他曾多次访问过墨西哥。科普兰美墨结合的音乐风格多少传给了埃尔默·伯恩斯坦。埃尔默·伯恩斯坦于上世纪50年代进入好莱坞发展,正赶上使用大型管弦乐队的传统电影配乐方式,与乡村音乐、摇滚乐、爵士乐为代表的新型电影配乐激烈大碰撞的时期。这两种风格在埃尔默·伯恩斯坦身上表现得都十分明显。1955年,他采用大型管弦乐配器完成史诗片《十诫》,而同样出自他手、采用爵士乐配乐的《金臂人》,是爵士乐进入电影音乐的标志。1960年创作的《七侠荡寇志》中,他将激昂的英雄主义色彩管弦乐与带有墨西哥地方特色的民谣主题融合一体,成为好莱坞西部片标准的配乐风范。

影片伊始,“七侠客”主题音乐在耳畔响起。小镇上空的枪响,疾驰而来的马蹄声……充满波谲云诡的冲突气氛。“七侠客”主题音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变奏方式不断演绎,时而雄壮,时而哀婉,时而浪漫。与“七侠客”主题相对的,则是片中反派角色即土匪头子的主题。此主题是以钢管声部作为主奏乐器,加进小调设计,透着几许狠毒的味道。以往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从头到尾都有音乐贯穿,而《七侠荡寇志》片中有许多画面没有配乐,因此在音乐出现的瞬间,反而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陡增了感染力,艺术氛围愈加浓郁,这是《七侠荡寇志》的革新特色。

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不免感慨:当电影音乐脱离影片单独存在时,它的意义往往会发生很大变化,越是气宇轩昂、豪情万丈、旋律性强的电影音乐,越容易摆脱影片而产生独立价值。充满侠肝义胆的《七侠荡寇志》音乐,正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