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信地表达,为核心素养赋能

历史发展至今,无论是世界舞台领袖人物的巅峰对决,抑或是平常百姓的油盐生活,口语交际都显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古今中外,“好好说话”一直是良好修养的体现,更是人生境界的映射。

口语交际无时无刻不参与到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仅要着眼于课外,更应着眼于各学科学习中。所谓全科视域下的口语交际,即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以各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利用各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赋能,以适应当下及未来的丰富人生。

双途径课程设计,着力提高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

一个优秀的口语交际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基本功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前者让口语交际更丰美,后者让口语交际更深刻。因此,在小学阶段采用两者并驾齐驱的双途径课程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基础训练打造外显素养

语言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良好的发声习惯以及优美的声线是口语交际的保障。因此,对于发声的练习,是口语交际练习最初需要进行且需长期坚持的一项专业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多维度人际交流形式,表情的恰当表现具有辅助作用。在口语交际中教学表情的应用不是教“表演”,而是引领学生理解建立什么样的话题适合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表情会在交际中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尤其要训练的是,当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如何让自己不被干扰,继续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在情境模拟中可以创设多样的“意外情况”,如当对方不小心咳嗽、露出不雅状况等,该如何真诚地给予帮助以缓解对方的尴尬。

态势语能帮助人们更自信更准确地表达。有些人在表达时会有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这是无意识形成的态势语,有得体的,也有不够大方的。口语交际对态势语的教学应该以得体、大方为基准,在练习初期通过反复研习反复修正,逐渐形成自己熟练的个性化态势语。态势语包括站姿、眼神、头部及肢体动作等,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渗透到具体的项目中,如“朗诵时的眼神”“演讲中的微笑”“辩论中的手势”等,通过强化训练,提升整个人的气质品位。

思维训练提升内在涵养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听。学会倾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怎么听?听什么?是口语交际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一环。

听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汉语言中就有旁听、探听、聆听、倾听等。倾听是听的高级形式,不仅要用耳朵来听,还要求听者全身心地感受对方所表达的语言类及非语言类综合信息,既要听出表层的意思,还要揣摩出背后的含义。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包括两点:听完整、抓关键。根据倾听的任务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各年级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以情景剧为载体开展训练。

对个人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反映了优质的个人涵养,对群体而言,良好的倾听环境可以让群体受益。营造良好的倾听文化,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能起到辅助与强化作用。学校和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倾听文化,比如在环境布置上可以选用有关倾听的格言作为无声的提示,另处,给人宁静感的色彩装饰也能从空间上打造舒适的倾听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微笑、眼神等技巧提高倾听的质量。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说。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一直在学习说话,可是我们也常常在说错话。有时候明明想表达一个意思,说出来却被人理解成另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个意思,不同的人说出来又变成好几个意思。引导学生把话说好,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应从表达逻辑与讲话艺术两个层面进行。

语言的背后是思维,而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一个人如果逻辑思维清晰,就能清晰地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传达给他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逻辑思维训练中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如:低年段可以根据主题设计发散性游戏、逆向对答小游戏、“找不同”小游戏等;中年段可以开展思维导图绘制活动,并以此为思路讲一段话等;高年级开展归纳与演绎训练,比如开展一分钟阅读活动等。在年段训练目标下,各年级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短期训练项目,如开展一周思维训练计划等,以兴趣促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话是一门艺术。如果说逻辑思维能力是说话的核心保障,那么艺术性则是说话的技术支持。说话艺术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包括声音的变化、态势语的合理运用、提问的技巧以及讲话过程中的诱导与预设,等等。这些技艺均应视讲话内容进行选择与调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可专门设计系列训练项目。还应注意,只有在尊重对方、保持礼仪的基础上,艺术性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

分年段全学科实训,让学生学会自信优雅地表达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应在年段划分中按序列纵向设计,在内容铺陈时按学科有主次地开展,通过全方位立体打造,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纵向设计:螺旋提升,分段落实

全科视域下的小学口语交际课程着眼于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训练项目应由易到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纵向有序分布,环环相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口语交际板块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其核心是聚焦“交际”,指向目标。在项目分布上,为了便教易学,对话题进行精选,构建了以交际主体需求为依据、以话语实体逻辑为主线的“语用”交际体系,但是,就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而言,缺少了各训练要素的具体项目及相应的年段要求。全科视域下的小学口语交际课程设计,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各训练项目要有序分布。课程设计应以听、说、读、辩四大板块为基础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均匀分布到各年段,其间穿插与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基本功训练项目,既有分类专项练习又有综合实操训练。

二是对各年段要求进行合理划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该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分三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目标,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能力及个性的差异,对目标的解读往往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在具体教学中出现模糊操作。因此,我们在统编教材基础上二次开发的全科视域下的口语交际课程,具体系统地编排各年段训练项目,并且制定出了更为合理的、可操作的各年段具体目标,为口语交际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尺”。

横向设计:全科口语,专题交际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及心理调节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口语交际学科也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或者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推行“全科口语”和“专题交际”,所谓“全科口语”,就是在小学所有学科中渗透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所有学科成为口语交际的“训练场”。“专题交际”是指以学校拓展课或节日活动等为依托,开发设置专题口语交际活动,在专题化、实景化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不是只有语文口语交际课才有表达的舞台,每门课、每场活动、每个合作学习的瞬间都是交际的“实操场”,都要让学生“自信地表达”。只有合理地利用好每门学科、每次活动的日常教育教学,敏锐地捕捉有效的口语交际时机,有意识地融入口语交际元素,恰当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才能让学生实现高频率、全方位的锻炼。融入性全科口语交际教学具体内容除了各学科共同的“听的基础训练”“常规性课堂交际训练”以外,语文学科应融入读和说的训练;数学与科学学科应融入逻辑性思维训练(判断与推理、归纳与演绎、类比与预设……);英语学科应融入趣味性听说训练;艺术学科应融入艺术性语言表达训练(音乐剧;书画展解说……)等。

真实的交际能力是检测口语交际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标准。因此,专题性的实景模拟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途径,又是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有效方式。以专题交际深化实践活动,以模拟代实景,以评价促发展,是专题化口语交际的主思路。根据年段的不同,每个交际专题的设计,应该既有共同点,又有相应的变化。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副校长)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