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撬动“美丽经济”涌现多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作为农业大市,德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区位优势显著。依托水系、湿地、环城市游憩带等,德州出现了多处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拥有综合竞争力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的品质和体验,由“走马观花”变为深度体验,乡村游正符合这样的潮流。近年来,德州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打造快乐农业、培育幸福农民、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产业升级、功能拓展、文化提升为重点,初步形成了集旅游观光、生态采摘、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

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精品项目多点开花

说起夏津,很多人都会想到当地有名的桑椹。如今的夏津慢慢发展成为一个适合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全省仅此一处。黄河古道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量达2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过3.2亿元。

德百旅游小镇是夏津县打造的重点生态旅游小镇,位于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是一处集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加工、椹文化展览、民俗体验及文化演艺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小镇。小镇以国家4A级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辐射圈,以齐鲁民俗休闲体验为切入点,将传统民俗、夏津历史人文及生态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椹仙村就是旅游小镇的一部分。走过高高的城墙门,略带江南风情的老房子被桑树环绕着,7000余平方米的沿河民俗大院里,汇集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民俗表演。村头的一处商店里,摆满了椹果加工而成的酒、茶、糕点等多种产品。在椹仙村到处都能看到桑树,都是至少有10年树龄的老树。为了保护这些老树,当初修建房屋的时候,还特意为它们预留了生长空间。

在临邑县,一个汇聚20多个国家、70多个品种、上百万株苗木的“万亩花海”基地已见雏形,并日渐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走进这处位于临邑县临南镇广袤田野上的花海,片片新绿与五彩缤纷的花瓣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现代乡村画卷。

李培智,一个和苗木打了20多年交道的资深苗木人,就是这“万亩花海”的主人。眼下,他正培训当地村民给蔷薇做花瓶艺术造型,如此一番打扮,待到山花烂漫时,每株售价将高达3000元。

如何让土地长出“金元宝”,让生态变成“摇钱树”,让田园风光汇成“聚宝盆”?这是前些年李培智在参观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花卉园艺时考虑最多的问题。2014年,当国内花卉苗木行业遭遇寒冬期时,李培智逆向思维,认为时机成熟,开始将想法付诸实践,在离济南市主城区仅40公里的临南镇流转土地,启动建设“万亩花海”。由于林业生产建设周期长、管护任务重,也给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400多名村民摇身变成了产业工人,每人每月都能领到近2000元工资。

“把这个田园综合体打造成能生产、能旅游,又能解决当地就业的综合园区。园区全部建成后,同时能用2000多工人,全年365天不间断地有活干,附近群众的收入比原来最少能提高5倍。”李培智说,经过4年建设,基地先后引入日本樱花系列、北美海棠系列、梅花系列等几十个珍贵树种,种植面积达7000亩,体量在国内屈指可数,观赏效果逐年显现。

李培智介绍,未来“万亩花海”基地建设还将融入马拉松跑道、婚纱摄影、有机水果采摘、民俗农耕体验等多种新业态,形成乡村旅游的集聚效应,真正打造成德州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近年来,德州市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施旅游项目建设年、乡村旅游突破年和行业管理提升年为抓手,以特色品牌建设为着力点,着力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德州市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个,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5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99个,其中农家乐566个,休闲观光农园(农庄)109 个,民俗村24个;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利润总额3.16亿元,带动2.3万户农民受益。

其中,乐陵市龙悦生态观光园等5家单位通过省级精品民宿验收,庆云尚堂石斛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投资300亿元的齐河温泉小镇项目全面启动;7个乡村旅游项目获上级资金480万元,21个省级旅游扶贫村获乡村旅游扶贫资金2100万元;千年枣林游览区成功入选全国80家旅游扶贫“景区带村”示范项目,乐陵龙悦生态观光园负责人被评为全国旅游扶贫“能人带户”。据统计,201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德州市省级旅游重点监测景区(点)共接待游客4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52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

村庄变景区

吕庄子村位于武城县四女寺镇,是鲁北平原上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运河古村。

而就在几年前,吕庄子村还是一副破败的样子。“道路特别泥泞,土地都是沙子,可以说是雨天一身泥,旱天一身土。”村民张春青深有感慨地告诉记者。

2012年,正值“返乡创业”热潮,在武城县委、县政府的鼓励下,多年在外打拼的郭丰明回到家乡主持村里工作。

村子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郭丰明首先自掏腰包1500多万元,同时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前后共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村子。如今的吕庄子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盛夏时节,村子里布满了大片大片的荷花塘,荷塘内绿叶粉花,迎风摇曳。除了干净的硬化路面、漂亮的河塘,村头还正在兴建居民小楼。

村庄美了,村里还开发了农家菜地,建起了农家乐,平时有不少游客来这里游玩。在郭丰明的带领下,吕庄子村还成立了丰登农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为模式,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银杏树1.8万株,打造千亩银杏林。郭丰明还和村民规划建设100亩景观水系,通过种植莲藕,养殖河虾、泥鳅,投放鱼类,打造休闲垂钓园。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这在德州成为潮流。在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整洁的街道上一个个小景观吸引着许多游人驻足观看。“村里的道路全都硬化,街道两侧也建有绿化设施和街头小品,就连墙面也都粉刷一新,还画上了主题墙画。”谈起如今的村子,村民侯俊杰赞不绝口,“以前的南侯村,破败的不行,花花草草的很是少见,现在村里环境美了,我们也倍感自豪。”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尚堂镇的统一规划。按照“多规合一、一村一规”的要求和每村“一品、一业、一韵、一景、一园”的标准,聘请专业团队编制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实施规划引领、基础设施、村容环境、产业支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六大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有了规划引领,南侯村迅速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从治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推进厕所改造、强化农村植绿、清理农村小作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七大方面入手,组织实施垃圾治理的村规民约和门前“三包”制度,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区,实行人畜分离等,建立起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

“经过综合治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升了,再也没人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了。”南侯村党支部书记李荣新说,不见了垃圾围村,与之而来的是村民主动实施身边增绿、见缝插绿,让村庄更加绿化美化。

南侯村还积极发展乡村民宿、汽车营地等业态、新模式,把村庄变成景点。村里的老屋经过规划改造,瓦片换成了茅草,睡床换成了土炕;田野里建起了采摘园、药植园、牡丹园,游客有了休闲旅游好去处。像南侯村一样,庆云县已建起22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2个村纳入到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中来。

不仅“面子”光还要“里子”亮,致力于内外兼修,庆云县在传承乡土文化上下足功夫,留住风景更留住乡愁。庆云县积极发掘整理乡村优秀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开发吴忠八极拳、东路梆子、哈哈腔等一批具有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

乡村游

成增收新引擎

站在乐陵市龙悦生态园景区的“烽火台”上,望着园区数百亩的花海、水上乐园、采摘园及错落有致的景观,园区经理付桂海高兴地说:“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学习和培训,我们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带领大家通过发展旅游共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作为乐陵乡村旅游的带头人,付桂海2012年率先建起集观光、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经过多次参加乐陵市组织的培训学习,付桂海进一步开阔了眼界,陆续增加了生态采摘、户外拓展训练、民宿等项目。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日益发展,乐陵市将人才培训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天字号工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持续加大乡村旅游带头人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他们建立起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共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除了提供就业机会,乡村旅游还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夏津黄河故道国家级森林公园附近农户有种植桑椹的传统,但过去因为不好储存,1公斤桑椹只卖几毛钱。发展旅游后,桑椹的身价逐步攀升,1公斤桑椹保底也能卖到3元钱,现在一亩桑椹园纯收益能达到8000元左右。同时,很多村民就近在旅游服务业上务工,拓宽收入渠道。2016年德州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3倍和13.9倍,发展乡村旅游补齐了这两块收入短板,推动农户增收致富。

一组数据则体现出了乡村旅游给德州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据统计,德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年均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带动2.3万户农民受益。据了解,齐河县祝阿镇现有黄河人家农家乐21家,主要分布在309沿线、黄河大堤、古城苑和镇驻地四大区域。“五一”、国庆期间,户均日收入超过万元;齐河县华店镇康家大院2015年荣获了“山东省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称号,村集体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不少村民在大院打工,大院生意红火;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冯文龙夫妇种植大棚油桃10余亩,采摘期长达40天,预计丰产期可亩产精品果4000公斤;齐河县安头乡冢子张社区1900余亩耕地流转给昌润致中和家庭农场,年收入134万元,剩余耕地流转给齐河县安头乡冢子张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户,年承包费4万元,年集体收入1.2万元,通过以上三项收入,冢子张社区村民人均分红1500元/年。乡村旅游已成为德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