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版“花呗”来了,以后出去玩可以先欠着,会不会成“老赖”?

暂时没钱出去玩,可心里痒怎么办?那就先玩,再付钱吧。

驴妈妈旅游网近日发布了数百条“先游后付”旅游线路,提供“先出游、后付款”的旅游模式。

“先游后付”线路目前已上线试运营,主要品类是国内跟团游和出境跟团游,主要出境游目的地包括东南亚、日本、欧美、澳洲等,国内游包括厦门、三亚、丽江、东北冰雪游等,新线路也在随时上架。平台还同时设立了“先游后付”保障与赔付标准,针对跟团游出行中酒店住宿、餐食标准、购物等6个环节中游客担心存在的行业违规现象,设立相应的赔付标准,以消除游客对跟团游的担忧。

据悉,该系列产品推出两个多星期以来,已经有了超过100个订单。到目前为止,这批产品中已经回程的游客数量还不到10人,没有出现赖账的情况。

其实,“先游后付”在旅游业内并不新,前几年有传统旅行社做过,但是仅限于个别省市,并且最终以失败告终。

为何过去不行,现在又开始了?就此,《长江商报》记者江楚雅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互联网金融的孵化,让先游后付这种信用消费场景和超前消费模式,得以有了达成的机会,这也是互联网金融进入垂直领域的一次尝试。

早前传统旅行社之所以失败,在旅行社方面,是缺乏有效地信用保障和金融模式保障,使得这样的行为,更加偏重于招揽流量和关注的噱头。

而在消费者层面,过去信用卡所培育的分期付款或超前消费,只是在极少数人群中、小额花费上有覆盖,在互联网金融崛起之初,更多的是用收益来将用户从传统银行业吸引到各种宝上,也未真正影响到消费者在分期上的欲望培植。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成型,以及花呗、京东白条等普及性互联网信贷的习惯渗透,加上近几年基于互联网消费行为和传统金融机构中个人征信数据而逐步形成的大数据体系下信用保障机制,都确保了“联网”模式下,先游后付这种本质上属于互联网金融的垂直细分类型和场景消费形态的条件成熟。

由此,旅游平台和传统旅行社具有了真正用之来达成用户体验,而非简单的噱头的能力。

新事物必然带来新问题,先游后付必然会在随后带来许多的纠纷,如何破解?愚以为:

先游后付本身就带有一种体验式消费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游后付”在初期肯定会出现许多纠纷,包括“老赖”,包括对消费体验不满拒绝付费等,但这都并非不可解。

老赖可以用日臻完善的线上线下同步的信用体系进行“控制”。

而体验上的纠纷,本质可以倒逼整个泛旅游产业链条,改进服务、提升体验,来降低纠纷的出现,这在某种意义上和早年网购的“七日无条件退款”出现时的状况高度相似。

应对措施,最佳的方式,是不单干、抱成团,所有相关旅游平台组成一个数据联盟,通过第三方机构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达成类似“花呗”、“白条”式的第三方保障和仲裁,保障平台方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



作为垂直细分的金融消费场景,这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场景拓展以及和传统行业的一种深度融合,不再仅限于快速支付和便捷支付这种粗浅层面。因此,其本身带有必然的趋势,关键是把模型设计好,确保供需双方,都能保证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你想试试这个新旅游方式吗?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