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切尔诺贝利解禁变旅游地,你会去吗?

“今天,我签署了一项命令,它将是使禁区成为乌克兰一个新的增长点的开端。”

2019年7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

将在33年前发生过核爆炸的切尔诺贝利隔离区,

为游客创造一条绿色走廊,并取消拍照的限制。

他说,乌克兰应当向全世界的学者和游客展示这里,

他说,这里将“没有腐败和禁令”,只有“投资和未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切尔诺贝利地区。

“绝地探险”引争议

事实上,这样的项目早就有了。

早在2011年,“鬼城”普里皮亚季就已面向游客开放,

2019年以来,随着同名美剧的热播,

曾经是“人间炼狱”代名词的切尔诺贝利,

成了新兴的“绝地探险”旅游地。

2019年4月,白俄罗斯也宣布开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部分禁区。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名游客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废弃城市普里皮亚特拍摄一座建筑。

不过,这种把“隔离区”转变为“旅游区”的做法,

却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很大争议。

有人说,尽管距离核爆已过去了30多年,

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中,仍有很多地方的辐射超出人体的承受范围。

此外,阻止核反应堆发生泄漏的掩体也年久失修。

面对种种质疑,乌克兰方面回应称,不必反应过度。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切尔诺贝利地区。

2019年7月12日,价值15亿欧元的新掩体已正式投入使用,

隔离区内很多地方的核辐射数值也在不断降低,

虽然不适合人们长期居住,但是对于游客来说,

只要不靠近危险区域,并不会伤害身体。

一般来说,在切尔诺贝利游览一天的辐射量,

并不比坐一次越洋飞机来得多。

点击进入下一页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基辅应当向全世界的学者和游客展示切尔诺贝利。

不过,人们的担忧也可以理解,

33年,还不足以抚平灾难留下的伤疤,

尤其是经历过那场爆炸的幸存者,和无数受此影响的生命。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8年4月26日,乌克兰Slavutich民众凌晨前往墓地,点烛献上鲜花悼念在清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死亡的“清理人”。

切尔诺贝利的噩梦

时间倒退回1986年4月26日,

凌晨1点23分58秒,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8吨多的强辐射物质与核燃料碎片弥漫在空中,

相当于日本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爆炸后核物质的100倍!

辐射物随着大气扩散,几乎弥漫至整个欧洲。

核辐射造成的伤害很可怕,

因为辐射,森林大片大片死亡,

因为辐射,第一批前往现场救援的人,在事发两周内相继死去。

因为辐射,有的孩子生下来即有畸形;

根据乌克兰卫生部的统计,有239万多人因核事故患病,

其中,45万多人是儿童。

核电站方圆30公里内,成为“无人区”……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至今,这起事故仍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图为在发生事故的4号反应堆原石棺上,修建起一个巨型拱门。

核爆之后的许多年里,

传说和历史互相照应,谎言和真相互相交织,

切尔诺贝利,成为人类的禁地,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在禁区还没开放的日子里,

人们想象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什么模样呢?

可能是死亡之地,

充满了辐射、坟墓和腐朽的气息;

可能是一片荒芜,

所有的建筑物人去楼空,满目疮痍;

还可能会有很多变异的动物,

巨型的老鼠,吃人的怪兽……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普里皮亚季城里一个废弃的幼儿园内,有好事游客将玩偶放在锈迹斑斑的床上,画面荒凉恐怖。

“鬼城”变身“动物天堂”

但这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切尔诺贝利,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

在人类“销声匿迹”的几十年里,

大自然接管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去过的游客说,切尔诺贝利不仅没有怪物,

运气好的时候,你还可以看到某些已经濒危的物种,

研究显示,因为没有人类的捕杀和破坏,

这里的动植物数量不减反增,

切尔诺贝利,又恢复成生机勃勃的样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9年6月2日,几名游客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旅游时发现一只狐狸,纷纷拍照留念。

在那里,只要你在18岁以上,

且穿着长袖长裤,便可以进行参观。

据说,“鬼城”普里皮亚季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

它坐落在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公里处。

作为离爆炸最近的城市,它就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名游客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废弃城市普里皮亚季拍摄一座建筑。

普里皮亚季曾是前苏联的模范小镇,

做核研究的人曾以住进这里为荣,

而现在,这里是拍网红照片的理想之地。

除了茂密的植物,这里还有很多地标性的建筑,

带有历史意味的军事雷达、废弃的学校、孩子们的碰碰车,

还有那个一次都没用就被废弃了的摩天轮……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2日,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参观者们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观看一场“人工”数字雕塑的展示。

如今,人们来到切尔诺贝利的目的各不相同。

有人是为了原自己一个探险梦;

有人是为了研究核环境下的生物;

当然,大部分人就是普通的打卡游客,

想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可怕。

只是,就像美剧《切尔诺贝利》的编剧说得那样: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切尔诺贝利参观,

请记住,那里发生过一场可怕的悲剧,

你的言行举止请尊重逝者,

和仍在遭受后遗症痛苦的人们。

重温切尔诺贝利,除了猎奇,我们还需要获得一点警醒。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