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汽车 后合资时代股的平等与互补

近日,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张家港正式启动。自去年7月10日长城与宝马正式签署合资经营合同以来,光束汽车一直备受关注。业内普遍认为,光束汽车的模式是至今为止开放度最大、灵活度最强的中外车企合资模式。一方面,这是中国本土品牌在自身强大后,进一步寻求开放合作的体现;另一方面,外资车企也在寻求在华合作中的新模式。

“后合资时代” 中外双方更加平等互补

光束汽车项目于2018年7月在中德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正式签署,合资股比为50:50。它是我国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后签约的第一家合资整车企业。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追赶世界汽车工业的脚步。我国开始以合资的方式引进外方车企的资金和技术,为了保护国内整车企业,合资的股比被限定在50:50。这也导致在过去的合资中,外资品牌手握技术和产品,而中方只能提供市场,换取技术。这一限制在2018年开始宣布解禁。2018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限令刚刚解除,华晨宝马是第一个打破股比限制的合资车企,2022年,华晨宝马的合资股比将从现在的50:50,变为25:75。同样是宝马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却很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三点:不采用双方母公司的名字命名;不建设独立销售渠道;共同研发产品并面向全球市场。而其股比,依然是50:50。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我国的民营汽车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壮大,合资双方以相互对等的技术实力,共同研发全新的品牌和产品,50对50的股比,突显了股东双方在“后合资时代”下的平等与互补。除了光束汽车,中国民营企业与外资合资成立的项目还有比亚迪和戴姆勒的腾势以及吉利和沃尔沃的联姻。业内普遍认为,这样的合资是双向的、多向的融合发展。更是我国民营汽车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的明证。

外资企业探求在华合作新模式

我国近两年市场增速放缓,但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市场。目前,无论是传统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早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的业务表现,对跨国企业来说举足轻重。面对如今的市场环境,外来车企将究竟怎样来发展中国的业务是所有跨国车企都在研究的课题。

之前国内设立的合资车企,成立之初就明确市场在国内。后来虽然也有零星出口,但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而光束汽车成立的初衷就是产品面向全球市场销售,将创造“在中国研发、在中国生产、向全球市场输送汽车”的全新模式。

而之所有能够产生这样的全新模式,离不开宝马集团在全球市场技术经验和运营实践的支持。此外,光束汽车还将生产MINI品牌的纯电动车型,未来,纯电动版MINI将与宝马旗下的新能源产品形成差异化布局,同时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销售。宝马也将因此完善新能源车产品线。

如今,中外车企合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一大趋势,面对汽车“新四化”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行业洗牌,强强联合、抱团取暖,被业界普遍视为提高竞争力的明智之举。对于长城来说,“高端化”和“国际化”一直是魏建军近年来向上突破的难点和坚定不移的目标。他曾经坦言,中国品牌高端化需要时间的积累,也曾表达如今的长城造好一辆车的实力已经足够,但对中国品牌如何实现高端化却依然困惑。携手宝马,向海外输出产品,无疑对长城在这两方面的突破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

由此可见,新模式下的合资公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互补与合作双赢,充分发挥股东双方在资源、效率、技术、品质方面的优势。光束汽车对于长城和宝马来说,将扮演未来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更是对全新经营模式的试水。

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毕竟是一个刚刚崛起不久的新市场,随着技术的迭代和市场的变化,虽然背靠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光束汽车能否打开局面,仍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