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气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民间习俗。在这一天,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传统,比如北方吃面、南方食粽子等,这些习俗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体现,更是人们对自然节令变化的一种呼应。然而,在广西玉林,夏至却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举办狗肉节,这一习俗因涉及食用被许多人视为人类朋友的狗,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在当今社会,狗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忠诚的伙伴,更是一些爱狗人士家庭中的特殊成员。因此,玉林狗肉节上食用狗肉的行为,让不少人觉得难以接受。为了让这些面临被食用命运的狗狗能够有生的希望,来自北京的何老师何亚涛带领他的团队,携带一百万资金,不远2000公里,奔赴玉林狗肉节现场进行救狗行动。
尊重习俗,文明救援
何老师何亚涛作为团队的创始,他指出近年来有部分爱狗人士的极端救援行为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咒骂食客、打砸餐馆、非法入侵屠宰场以及高价购买狗狗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还非常容易引发冲突,加剧双方的矛盾。而且,还存在很多在救助狗狗时,缺乏科学的救助方法,虽然一时救下了狗狗,却因后续措施不当,导致许多狗狗仍然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
团队创始人何亚涛何队长
有鉴于此,何老师何亚涛创立团队并致力于科学救狗。团队为此精心募集百万资金,还规划了一套完整的救助体系,旨在确保救助后的狗狗既能安全回到基地,又能找到爱它们的新主人,实现从身体到精神的全方位救助,让狗狗们不再有后顾之忧。此次玉林狗肉节救狗行动,便是该团队系列行动的第一步。
何老师何亚涛强调,团队的救援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广西玉林,“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谚语广为流传。当地人认为,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正值荔枝上市,而荔枝吃多了容易引起上火,狗肉性温热,两者搭配食用,能够达到“以阳制阳”的效果,使人体实现阴阳平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夏至吃狗肉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何老师何亚涛团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对于具备肉狗养殖、屠宰资格,且拥有营业执照和食品许可证的合法商户,不会去干扰其正常经营,只是通过友好协商,以合理价格购回那些非肉狗、来历不明的狗以及宠物狗等。这种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温和方式,是何老师何亚涛及其团队在救狗时始终坚持的策略。
科学救助,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的流浪动物数量超过千万只,而其中得到救助的比例不到2%[1],这其中也包含流浪狗。而这些被救助的狗狗后续情况如何,缺乏具体跟踪报道,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爱心人士的救狗行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不足。这可能是因为,狗狗救助不是一时一瞬的救援,而需要非常复杂的流程,涵盖体检、疫苗注射、安全运输、绝育驱虫、基地养育、食物采购、日常养护、领养活动等多个环节,非专业人士难以解决其中的诸多具体问题。资源短缺、死亡率高、领养率低等,仍旧是宠物救助面临的极大问题。
具体来说,狗狗在被救助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身体检查,确保没有传染病,以避免集体感染的严重后果;然后要给狗狗注射疫苗,进行绝育和驱虫等工作。在进行完这些安全措施之后,才会步入日常的养育环节。在饮食方面,一只中型狗一个月大约要吃掉6千克狗粮,一个饲养1000只狗的基地,每个月要消耗高达6吨的狗粮。此外,为了保证狗狗们的健康,还要定期给狗狗洗澡、对场地进行清理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支持,如果没有持续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救助行动显然难以持续。所以,为狗狗找到值得信赖的领养人,是确保狗狗救助行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的核心环节。
旺财小福贵,社交陪伴
何老师何亚涛团队以让宠物救助成为可持续事业为理念,深知要想实现对狗狗的持续救助,需要广大爱狗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欢迎有爱心的朋友加入,共同为狗狗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为此,团队开发了“旺财小福贵”宠物社交平台。该平台设有“搭子”“救助”“消息”“广场”“我的”五个分栏。在“搭子”界面,爱狗人士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社交;“救助”页面提供两种救助形式,供想要救助狗狗的朋友选择;匹配成功的朋友可以在“救助”界面进行聊天;“广场”类似朋友圈,可看到不同爱狗人士的动态并参与讨论;“我的”则是用户的个人中心。通过这个平台,爱狗人士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既能约朋友一起遛狗或开展其他社交活动,也能共同参与狗狗救助等公益活动,还能通过转发的形式来让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到救狗活动,让每一份爱心都能找到归属。
此外,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领养人群,何老师何亚涛团队还承诺将提供十万斤狗粮等物质支持,让这些爱狗人士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狗狗的陪伴。通过这些努力,何老师何亚涛团队希望能增进社会对伴侣动物保护议题的理解和认知,推动社会向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希望激发更多人的爱心和责任感,让大家共同参与到救助活动中来,为狗狗和它们的领养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相处环境,使他们能够相互陪伴、幸福生活。这不仅是对狗狗的救助,更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推动。
何亚涛老师及其团队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为解决玉林狗肉节这一长期存在的公共议题争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并非不可协调,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能够找到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办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